#每周天文名词#弗里德里希·斯特鲁维(Friedrich Struve,1793年4月15日—1864年11月23日)是波罗的海德意志裔、活跃于俄罗斯的天文学家。他在双星观测和天体测量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开创性的重要成果。从多尔帕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并在该校天文台工作,1820年成为塔尔图天文台台长。1824年,他在塔尔图天文台安装了口径约23厘米的高质量折射望远镜(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消色差望远镜),长期系统地观测并测量了数千对双星,并于1827年出版了《新双星表》(Catalogus novus stellarum duplicium),显著丰富了双星数据库。1839年,他在圣彼得堡近郊创办了普尔科沃天文台,并担任首任台长,他为其配备了当时顶尖的仪器,以继续双星和天体测量工作,培养了一批天文学家。1843年,他对光行差常数的测量提升了天体测量精度。1847年,他首次提出星际消光的概念。此外,他主导了斯特鲁维测地弧,该项目跨越10个国家,通过三角测量精确测定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这对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和地理学贡献卓著。这些多方面的工作奠定了他作为19世纪重要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成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第768号小行星以他、他的儿子和孙子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以他、他的儿子和曾孙的名字命名。图像来源:wikipedia
来源: 星明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