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在我们的脑海中又出现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千古佳句。荔枝作为“岭南水果之王”,浑身都是宝,果肉是补身的甜药,果壳是灭火的良方,果核是散结的妙药。那么,如何科学食用它呢?今天就让药娃为您解答。

药用价值

1、荔枝肉

《本草纲目》载:“荔枝炎方之果,气味纯阳。”其性温味甘、平酸,入心、脾、肝经,具有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养心安神的功效。因此,适合虚寒体质、精力偏弱、容易疲劳、食欲不振、小便清长、大便长期不成型、四肢冰凉等人群,有很好的温中健脾效果。

2、荔枝壳

《本草纲目》记载“痘疮出发不爽快,煎汤饮之;又解荔枝热,浸水饮”。其性寒味苦,入心经,具有除湿、止痢、止血作用,主治痢疾、血崩、湿疹。

3、荔枝核

《药性歌括四百味》记载:“荔枝核温,理气散寒,疝瘕腹痛,服之俱安。”其性味为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等症。

科学食用

荔枝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适宜,哪些人不适合吃荔枝?

1、糖尿病、阴虚火旺者不宜吃

因荔枝的高糖分(每100克含15克糖)会快速升高血糖,且果糖代谢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不利于血糖控制;阴虚火旺者本属虚热体质,荔枝性温助火,多食易加剧口干舌燥、失眠烦躁等虚火症状。

2、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者不宜吃

荔枝性温燥热,容易加重体内炎症反应,并可能削弱免疫力延缓康复。

3、有肾病病史者少吃

荔枝含钾较高,肾病患者代谢能力弱,多食易引发高钾血症,可能导致心律异常等危险情况。

4、孕妇、老人及儿童少吃

老人、小孩消化与代谢功能较弱,孕妇需控制血糖水平。而荔枝的高糖分及特殊成分导致如果食用过多可能会引发低血糖、消化不良,且其温补性会加重孕妇胎热。

广东人有一句俗语:“一颗荔枝三把火”。在人们眼里,吃荔枝是很容易上火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吃荔枝呢?

1、成人每天不超过10颗,儿童不要超过5颗。

2、在吃荔枝前后适当喝点盐水,或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后食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虚火上炎,还具有醒脾消滞的功效。

3、不建议空腹食用荔枝,避免出现“荔枝病”,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