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药学部是集药品供应保障、药事管理、合理用药及科研教学等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部门,下设门诊西药局、门诊中药局、住院药局、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PIVAS)、临床药学室、药学咨询门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GCP)、药库等多个部门。负责药品供应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及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集团药学部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驻科药师工作模式试点单位,也是辽宁省唯一一家妇儿专科医院驻科药师试点单位。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学科获批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同时是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打造高水平科普团队,申报科普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科协科普项目、省科协项目等多项科普课题,同时在多平台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科普团队荣获健康报优秀科技科普宣传组织奖、PSM药盾基金会优秀科普志愿团队等荣誉。

夏季来临,天气炎热,孩子们活泼好动,很容易中暑。作为家长,了解儿童中暑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今天,药娃就请药师为家长们详细介绍防暑相关知识。

儿童为啥容易中暑?

孩子和大人可不一样,他们基础代谢率高,产热多;体型小,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例比成人高,更容易从外界吸收热量,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发育成熟,皮肤汗腺也没长好,散热能力差;小一点的宝宝甚至没办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会自己采取措施避暑,所以特别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有哪些类型?

中暑分先兆中暑、轻型中暑和重型中暑。重型中暑又细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除了头晕、四肢无力外,还会有肌肉痉挛;热衰竭主要是血容量不足,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热射病最为严重,体温常超40℃,皮肤灼热干燥,还会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像谵妄、抽搐、昏迷等。

根据儿童年龄,中暑可分为婴幼儿中暑和儿童中暑。

婴幼儿中暑有闷热综合征和捂热综合征。闷热综合征常见于6月龄内婴儿,主要是由于包被过多、头脸蒙盖,会导致脱水、休克等严重问题;捂热综合征多见于1岁内婴儿,起病相对缓一些,主要表现是高热、大汗、神经系统症状和循环障碍。大一点的孩子中暑和成人相似,常在高温高湿环境或剧烈运动后发生,有体温升高、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表现,但可能不出汗。

怎样预防孩子中暑?

家长们一定要清楚中暑的危害和预防方法。不能给孩子穿太多、盖太多。给孩子穿衣服要选择轻便透气、浅色的,出汗了及时换;给小婴儿要选轻薄包被,千万别捂住口鼻;别把孩子单独留在密闭的汽车里。

还要留意那些容易中暑的孩子,比如肥胖和患糖尿病、尿崩症、下丘脑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疾病,或者正在服用可能影响体温调节药物的孩子。

及时评估环境也非常重要。让孩子减少在高温高湿及强阳光照射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可以有效防止中暑的发生。相同温度情况下,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更大。

孩子在高温环境下活动,要保证充足饮水和休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活动时,即使没有感觉口渴,也应保证体重40千克的儿童每20分钟饮用150毫升的冷电解质饮料或水,不要喝含酒精、糖分高的,也别喝太冰的饮品。还要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根据环境和活动强度调整活动和休息的时间比例。

孩子中暑了怎么办?

如果孩子发生中暑,现场急救很关键。

①脱离高温环境:应尽快将孩子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有条件可以移至空调房,松开或者脱掉其紧身衣服。要是婴儿有捂热综合征,马上解开包被。

②快速物理降温:物理降温也很重要,可以用温水、冷水擦浴孩子全身,在额头、颈部、腋下这些有大动脉的位置放冰袋,还可用风扇加快散热。大一点、身体好、意识清楚的孩子,甚至可以泡在冷水里降温,但一定要注意别让孩子呛水。

③补液与送医:发现孩子中暑,要及时补充水分。神志清楚的可以喝水,神志改变的可能需要静脉补液。补液量和液体种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婴幼儿中暑、儿童中暑的补液方案都不太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快速降温,有“黄金半小时”原则:若发病后30分钟内将核心温度降至40℃以下,通常不会发生死亡;若降温时间延长,病死率显著增高。降温过程中可不断按摩四肢,保证循环通畅,切忌降温力度过猛。

重症中暑的孩子应及时就医,医院会进行重症监护,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常用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对中暑引起的高热无效,应避免使用。

来源: 药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