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个江湖梦

曾想仗剑走天涯

如今香烟手中夹

说好的腾云驾雾

变成吞烟吐雾

“执剑少年”“烟熏大侠”


分享一组知识点


热知识:吸烟伤肺

冷知识:先伤口腔

No Smoking


口腔最先与香烟“邂逅”

当烟雾穿过唇齿

9000多种化学物质

70多种致癌物

在口腔掀起“生化危机”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光华君听说

有人在口腔“放火”

绝对不能坐视不管


三重暴击

    烟草的“连环追杀” 



暴击1

 黏膜崩溃,癌变风险飙升

烟草“毒军团”,瓦解口腔黏膜的“防御城墙”,引发白色斑块病变。

尼古丁让免疫屏障“瘫痪”,焦油黏附黏膜形成“毒膜”,一氧化碳加剧“缺氧”,三者“齐心协力”进一步将黏膜推向癌变深渊。


暴击2

 牙齿沦陷,治疗难度激增

烟雾就像一支"染色大军",长期吸烟会让牙齿从"小白"变成"小黄"甚至"小褐",尤其是牙缝和内侧,是烟渍的"重灾区"

全瓷牙等也难逃烟雾“偷袭”——高温烟雾加速材料“早衰”,接缝处“藏污纳垢”,导致全瓷牙“减寿”

吸烟还会降低骨组织的愈合能力,在此基础上种牙类似于“在沙地里建高楼”,基础不稳,隐患重重。


暴击3

 唾液枯竭,自洁功能宕机

尼古丁抑制唾液分泌,口干舌燥,自洁能力“断崖式下降”

牙菌斑、口臭、牙龈萎缩“组团攻击”,致龋菌和牙周病菌“疯狂繁殖”,龋齿和牙周炎风险激增。



红灯预警

    别把“癌变”当“上火”



吸烟&口腔癌→火种&火灾

吸烟与口腔癌的关联性明确且证据确凿。

全球约75%的口腔癌都与吸烟相关。

吸烟人群患口腔癌的风险是非吸烟人群的5-10倍。

烟龄越长、烟量越大,风险越高;每吸一口烟,都是在增加癌变风险。


“三不”症状→癌变危机

早期症状常表现为“三不”现象:

不愈合:口腔溃疡超过2周未愈;

不寻常:黏膜出现白斑(白斑癌变率3%-5%)、红斑或粗糙硬结;

不对称:舌头或颊部活动受限、麻木。


易被忽视的征兆包括:轻微疼痛、吞咽不适、牙齿松动,常被误认为“上火”或牙周病。

若出现这些信号,务必及时就医,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四招止损

    可靠的“自救指南”



第一招

  掐灭烟头,早戒烟早享受

戒烟5年=癌症风险砍半

戒烟10年=重生为“非烟民体质”

电子烟安全替身

没有“安全剂量”,戒烟才是唯一解


第二招

全面清洁,精准“扫黄打黑”

普通牙膏对烟渍就像用清水洗油污,要选用含焦磷酸钠的去渍牙膏,重点刷洗牙缝和内侧

搭配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全方位清理死角,减少烟草残留。

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清洁黄渍黑渍,精准“扫黄打黑”。


第三招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吸烟者:建议每年一次专业口腔癌筛查;

@10年老烟民: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口腔黏膜视诊、触诊,重点关注舌、颊等高危部位。


第四招

  科学饮食,筑牢健康屏障

多吃富含维生素A/C(如胡萝卜、柑橘)和富含抗氧化剂(如西兰花、蓝莓)的蔬果,增强黏膜修复力、抑制细菌生长;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超过60℃的饮食,避免烟酒同用、咀嚼槟榔等,切断“1+1>2”风险,规避协同危害。









本篇科普

医学指导专家

王  焱

教授、主任医师

副院长

(口腔修复科)

侯劲松

教授、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学部主任

陶小安

主任医师

口腔黏膜病科

主任



无烟日,给口腔放个假

熄灭烟蒂火光,点亮健康生活

现在开始,就是最好的时间


统筹:党群工作部

供稿:口腔颌面外科学部 李翔

口腔修复科 池莉

口腔黏膜病科 温丽玲

(所有卡通图片均由AI生成)

来源: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