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天文名词#中星仪(transit instrument),又称子午仪,由丹麦天文学家奥勒·罗默(Ole Rømer)于1684年发明,是用于观测恒星经过上中天(即天体经过子午圈且达到最大地平高度)时刻的一种天体测量仪器,利用它可求得恒星钟的钟差,从而确定恒星赤经、基本天文点的经度等参数。

中星仪由望远镜、目视接触测微器、寻星度盘、挂水准器、太尔各特水准器、望远镜支架等部分组成。它的望远镜部分被架在东西方向的水平轴上,从而保证望远镜的指向沿着子午线移动,在望远镜内部有多条极细的水平丝和垂直丝组成的网状结构,当恒星经过垂直丝的时候,记录下这一时刻(观测时刻),将观测时刻与理论时刻进行比较,进而精确测定时间和地理经度。

中星仪最大的优势是只需要测定时间,无须经过其他测量便可确定天体的赤经,并且具有很高的精度。历史上有多种利用中星仪测定时间的方法,包括耳目法、光电记录法、计时器记录法等,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使用各种新技术进行这些工作,目前中星仪已不常用了。图为上海天文博物馆镇馆之宝“帕兰子午仪”,

图片来源:上海天文博物馆

来源: 星明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