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家:何爱珍

单位:广东同江医院有限公司

在当今时代,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长期低头使用手机、电脑,伏案工作时间过长,导致颈椎病成为一种常见的“现代病”。资料显示,在中国,颈椎病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而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之精华,对颈椎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所以,针灸到底是怎么治疗颈椎病的?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吧。

1.颈椎病的成因与症状

1.1颈椎病的成因

颈椎病又叫颈椎综合征,主要是因为颈椎长期劳累、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因素,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到压迫,出现一种症状。从中医学的观点,颈椎病的发病与外感风寒湿邪、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风寒湿热袭颈经脉,使血液循环受阻,出现“不通则痛”的症状;如果是长期的劳累或者是受到了创伤,可能会对颈椎的骨骼造成伤害,导致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使局部气血瘀滞,筋骨失养。

1.2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临床上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到限制等,可向肩部和上肢延伸,严重时甚至手指麻木无力。有些病人可能会有交感神经系统的表现,比如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耳鸣、心慌等,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四肢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比如走路不稳、像踩在棉花上等。这种现象不但会降低病人的生活品质,也会给病人带来长远的伤害。

2.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在传统中医学理论中,人体是一个由多个器官组成的机体,经络系统遍布全身,它内部连通着内脏器官,外部连接着四肢关节,是运行气血、联系内脏器官和身体各个部位的重要通路,同时也是机体机能调节体系。在人的颈椎上有很多的经脉,比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当这些经脉受到外界的侵袭、损伤等因素的作用,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引起颈椎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是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关键。用针灸刺激人体内某些部位的某些穴位,可以刺激经脉中的气流,疏通血液循环,“通则不痛”。此外,它还具有调整体内阴、阳等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功能,促进自身恢复。如对颈椎病,针灸风池、天柱、大椎穴具有祛风散寒,疏通颈部经络之功效;通过对远端的后溪、外关等腧穴进行针灸,可以调和体内的血液,对上肢的麻木和疼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3.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现代医学机制

近年来,关于针灸在颈椎病中作用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化。从现代医学的观点出发,认为针灸在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灸能促进局部的气血流通。可以通过对血管壁进行刺激,使得其膨胀,从而提高了颈部及其周边的血液循环,加快了局部的代谢和炎性物质的吸收与分解,从而缓解了局部的肿胀与疼痛。针灸可显著提高颈椎局部血液氧浓度,降低机体内的乳酸等代谢物,达到减轻机体疲劳及减轻痛苦的目的。其次,针灸对神经系统的活动有一定的调控效应。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人体的神经受了压力或者是受了刺激,从而导致的。通过对腧穴进行刺|激,可以调控其兴奋性,从而加速损伤后的神经修复与再生。比如,针灸在特定的腧穴可以阻断痛觉信息的传递,从而降低病人的痛觉;此外,它还具有调控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如内啡肽等,具有止痛、调控等功效。另外,针灸能够提高肌肉的紧张度,增强其机能。如果患有颈椎病,就会引起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从而给颈部带来更大的压力。针灸可以通过对人体内的感觉器官进行刺激,调整其收缩与松弛状态,使其松弛,提高肌肉的强度,使颈椎的生理曲度得以恢复,进而达到缓解颈椎压迫、缓解颈椎病的作用。

4.针灸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穴位与方法

4.1颈部局部穴位

颈部局部穴位如风池、天柱、大椎、颈夹脊等。风池穴在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的凹陷点,针灸其具有疏风解表、清利头目、通经活络等作用,适用于颈椎病导致的头晕、头痛、颈部疼痛等。天柱穴位于颈侧,位于大筋外侧,发际处,针灸其可散风散寒,通络止痛。大椎穴在脊柱后中线,第七颈椎棘下凹,为阳气聚集之所,针灸大椎穴具有补阳调和气血的功效,对颈椎病具有整体调理效果;颈夹脊穴在人体的脊柱棘突下0.5英寸的位置,两侧共7个腧穴,通过对颈夹脊穴的针灸,可以达到对颈部疾病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患者的血液流通,减轻肌肉的痉挛,减少神经的压迫。

4.2远端穴位

远端穴位如后溪、外关、合谷等。后溪为手阳大黄经所经之经,也与任脉相通,在掌尺侧,微微握紧,在第5指掌关节后方尺侧处的掌横纹头赤白肉际,针灸后溪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对上肢麻木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通阳维脉,在小臂背部,当阳池至肘关节处,腕后横纹上方2英寸,尺桡关节处,针灸其具有祛风散风、通经活络等作用,适用于颈椎病所致的肩臂疼痛、手指麻木等病症。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部第2掌骨内侧中点,针灸其具有祛风解表,通络止痛的功效,能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4.3常用方法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毫针刺法、电针疗法、温针灸、拔罐等。毫针刺法是一种最基础的针灸方式,由医师以特定的角度、深浅,通过提插、捻转等技术,对腧穴进行刺激,从而发挥疗效;电针疗法是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将电极与针相连,产生一种脉冲电,以强化针灸作用于腧穴,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温针灸法是以针扎于腧穴,取气后,以艾条为引,引火入穴,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拔罐主要是通过将罐体内的负压作用于人体的皮肤表面,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小结

总之,针灸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等作用,从而达到改善颈椎病临床治疗的目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疗法在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另外,在进行针灸疗法的过程中,要养成好的生活方式,做好颈椎的护理,时刻防止颈椎病的再发。

来源: 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