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安全不容忽视!
无论是药学门诊还是外出义诊,总会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好姐妹说她吃了这个药管用,我也就买这个吃了;我家老李血压高,医生给开的这个药,我去年头晕去社区卫生院量了血压110/160,就跟着一起吃这个药了。别小看这些常见的用药误区,很可能会带来用药差错或者因为患者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正在服用相应的药物,同时私自增服其他药物而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老年人用药需要遵守原则,避免误区,以免造成不良事件。
今天就把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与用药误区分享给大家!
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用药遵医嘱
老年人可能因为记性不好或者视力差看不清药品说明书而影响用药,因此老年人拿到药后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用药的剂量、时间、疗程、注意事项等,并记录下来。
特别注意:切勿相信他人的用药经验之谈,随意服药,擅自增减药物。
原则二:用药种类少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会随着用药数量的增加而升高。如果病情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治疗,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原则三:用药剂量小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常规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常规剂量。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60-80岁老人服用剂量应为常规剂量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80岁以上老人的服药剂量应为成年人的二分之一。
原则四:用药时间对
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梗死、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
原则五:用药防反应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用药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一旦发生任何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尽快医院就诊咨询医师或药师,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药物。
**原则六:**非药物原则
非药物原则就是不用药物来治疗,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制食盐摄入、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老年人用药的六个误区
**误区一:相信他人的经验之谈。**老年人容易直接照搬他人用药经验,但每个人都有体质的差异、基础病的差异,特别是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直接照搬可能会产生用药安全风险。
**误区二:忘记用药,自行补服。**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发生漏服少服的情况并不少见,部分老年人采取下一次药量加倍的做法并不可取,可能会使药物浓度过高,引起肝肾损伤。
**误区三:擅自增减停用药物。**部分老年人长期吃降压药,自己觉得血压控制好了就停药;还有老人发现血糖突然升高,自行加大药物剂量,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正确的做法是记录好日常监测指标,定期前往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和药师来调整用药。
**误区四:根据经验,随意服药。**俗话说“久病成医”,比如新冠疫情里,许多人出现了咳嗽、咳痰、腹泻症状,就根据以往经验,服用抗生素。事实上,抗生素对病毒无效,除非合并细菌感染。
**误区五:认为“是药三分毒”、青睐保健品。**有的老人恐惧服药,认为“是药三分毒”,相对于药物更加青睐保健品,有病治病,没病防身,建议老年人还是应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对应的疾病。
**误区六:过分依赖药物,不注意生活方式调节。**对于常见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除了规律口服药物,还需要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以及适当的运动等。
来源: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拓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