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可爱,我们乘兴继续向前。今天我们从康定启程,开启另一段高原之行。
本次考察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 “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专题中的子专题4:川西-藏东南(川藏铁路沿线)断裂活动习性考察研究(专题编号:2019QZKK0901)资助。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熊丽芳老师原创。
路线规划:康定→折多山口→八美→道孚→炉霍
折多塘段断裂点
出康定,沿着折多河,来到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点:折多塘段断裂点,这里海拔3181米。
折多塘断裂是1955年康定7.5级地震的发震断裂,长约30km。山脊和水系左旋位错、断层槽谷、断陷塘等活动断裂地貌非常发育。
在折多塘村附近开挖探槽的结果显示:断裂由3条断层组成,宽约7m,断面倾向南西,倾角64~80°。
(图片来源:陈立春)
在海拔4308米的折多山口,山上薄薄的积雪、偶尔的青苔,显示出一种荒凉的美。人们在路边堆上玛尼堆,为过往的行人祈福。
乾宁段龙灯观察点
走过折多山口,穿过八美镇,我们来到鲜水河断裂乾宁段的龙灯观察点。乾宁段断裂长约62km。
龙灯乡四十道班附近,1893年乾宁地震地表破裂遗迹出露处1km,地貌上为一线性反向断层槽谷。
在槽谷(101°24‘05.9“E,30°39’52.7”N)处发现一废弃石垄左旋位错约2.9m,推测是1893年同震位错的标志。
乾宁地震序列
(图片来源:陈立春)
横跨槽谷进行探槽开挖,揭露出距今约9000a以来的5次(古)地震事件序列依次为:(8070-6395)BC、(5445-5125)BC、(4355-4180)BC、(625-1240)AD1893年乾宁地震。
不远处就是广袤的龙灯格萨尔草原,鲜水河及支流交汇处这一大片区域,据说藏族英雄格萨尔王曾在这里安营扎寨,以此命名。
格萨尔王在藏区是个传奇人物,有点像我们的黄帝,大约生于公元前1119年,殁于公元前1038年。一生戎马,南征北战,扬善惩恶,除暴安良,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使岭国土地始归一统。
继续向前,我们来到了炉霍县内鲜水河边的这座纪念碑亭。1973年2月6日,这里发生了7.6级地震,炉霍全城夷为平地。11年后,人们在当年的地震裂缝上建立了这座纪念碑亭,并刻上了碑文。
碑文上写道:
著名于世的鲜水河断裂, 乃全新世地质时期以来强烈活动的大断裂, 古往今来, 震灾频繁, 深为国内外地质专家所关注, 一九七三年二月六日十八时三十七分炉霍发生七点六级地震, 损失惨重, 党和政府极为关怀震区人民的抗震救灾, 发展生产, 重建家园, 并命地震工作者建立各种观测台站, 进行震情监测, 宣传地震知识, 组织群测群防, 开展地震研究, 炉霍大震迄今十一年, 为悼念震时亡者, 痛记历史教训, 保卫重建成果, 加强地震预测预报工作, 并为明确断裂错位标志, 特建此碑亭作记!
这是一次地震史上最为罕见的河流大断裂,鲜水河在虾拉沱绕了一个大弯,从地震错断的裂缝上流过。
这次地震,震中周围方圆50公里以内的房屋,在一瞬间全部倒塌。地裂缝带穿过河漫滩、阶地、陡崖、山坡和垭口等不同地貌单元,全长约90公里。地裂缝带宽20~150米(当然不是裂缝张开了这么大的口子,而是这么宽的范围内里面裂缝丛生),一般可见五、六条地裂缝平行于山体。
居住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居民在一次又一次地震中摸索与改进,最终在这一带逐渐形成一种非常特别的防震建筑—“崩柯”,藏语:“木头围起来的房子”。
“崩柯”又称“箱式建筑”,是一种框架式木结构建筑,一般为二层或三层,底层关牲畜,二层人居。
这种建筑内部结构全部是由木材穿插组合拼接起来的,建筑学称之为“井干式”,它是以粗壮的圆木作为立柱,柱子上顶着大梁,大梁再顶椽子木作为基本骨架来展开空间的分割和构成。基本的骨架构建之后,把精选过的圆木从中间切割开来,刨平的光滑的一面向内,圆凸的一面向外依次横向竖排作为墙壁。如果房屋的四面都是以半圆木作为墙壁的单层结构,通常称其为“单纯式崩柯”,如果有两面或三面半圆木作墙而有两面或一面是石砌墙或土夯墙的单层平房结构则为“复杂式崩柯”。
鲜水河谷
鲜水河谷因为断裂形成独特地貌景观而美丽,这儿的人们因处于断裂带上,饱受地震的折磨而发展出独特的“崩柯”建筑,使河谷更加熠熠生辉。这儿依山傍水、 四季无暑,一霜成冬,气候的原因,这儿房子一般坐西向东,而不是坐南朝北。
炉霍段尤斯村
继续向前,我们将去到鲜水河断裂炉霍段的尤斯村。
这断层陡坎,是1973年7.6级炉霍地震留下的痕迹。
要把上万米厚的岩土层错断需要的能量难以想象,哪怕顶级地震在地表的一次位移量也是不大的。地震之所以破坏性大,主要是地震波恐怖,它震松岩土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它震倒建筑物引发伤亡。
1973年炉霍地震在这一冰水堆积的台地造成的地表破裂,破裂带地震遗迹保存较好,地震鼓包、地裂缝、断陷塘等破裂微地貌清晰可见,局部还见有早期残存地震鼓包被1973年地裂缝切穿。
(图片来源:陈立春)
今天的行程到这儿就结束了,兰州大学、兰州地震研究所及中科院地环所一行人在酒店与我们会合。
郊外空旷辽远,不如与小博一起,去青藏高原看一番别样的风景
(本文所有来源于百度的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原作者删除)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