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阐释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示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风采,积极推动航空航天科技创新资源的科普化。2025年5月,在天津市第39届科技周期间,产业园结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开展了“航天彩虹梦”科技周系列科普活动,开展8场线上线下活动,参加天津市第39届科技周主场活动,活动受众人群近5000人,为公众提供精彩的科技科普体验、普及航天文化和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基地常开放,公众多体验

5月8日至27日,149人次来到产业园参加开放日和体验营活动,其中学校老师75人、街道工作人员40人、亲子34人。活动中,产业园科普讲解员以彩虹无人机为例讲解了不同气动布局下无人机结构的区别、产品的特点、典型的应用模式,讲解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和产品特性,让社会公众零距离感受翼展19米的彩虹4无人机、翼展8米的鸭翼布局彩虹3无人机以及彩虹8系列各类小型无人机真机的风采,了解空气动力学的广泛应用和高新科技成果。

走进科学家文化走廊,公众通过讲述了解我国从1950年至2023年航天空气动力学的成就,以及钱学森、庄逢甘、崔尔杰院士的简要生平。

在无人机模拟器操控体验环节,公众通过科技老师的讲解,了解到正确的无人机遥控器的抓握方式和摇杆与飞行姿态的关系,在对尾定高飞行训练科目中,公众充分体会多旋翼无人机的操控。

在无人机木质模型拼装环节,公众通过系统的无人机知识讲解进一步了解了彩虹5无人机系统的机翼形状、起落架布局,通过组装96块零件的彩虹5木质模型,进一步加深了对固定翼无人机机体结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

二、基地共联合,线上来科普

5月22日至24日,产业园邀请天津市科普思政研究会和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录制了2期专家科普大讲堂。《无人机都用了哪些材料》专题讲座,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轻量化优势,到特种陶瓷在耐高温场景的应用,结合无人机在灾害救援、测绘勘探等领域的实战案例,为公众拆解“空中智能装备”的材料科技密码。《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带领公众了解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经历了艰苦创业、对外合作、高速发展、迈进新时代四个发展阶段,生动讲述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从陆架勘探起步,到突破深水钻井技术、建成海上油气田的奋斗历程。讲解员以讲解和宣传视频相结合,从历史、史料与故事出发,向公众展现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两场讲座在科普中国APP上发布,并在天津市科技周主场活动中基地展示区域播放,累计吸引超600人次观看,实现科技知识普及与工业精神传承的双重价值传递。

三、走进中小学生校园,打造空气动力小课堂

5月27日至28日,产业园科普团队走进向阳第三小学和云山道学校,为近300名中小学生开展了以空气动力学为主题的科普小课堂。天津市优秀志愿者王甜田为同学们讲述了航空航天器的摇篮——风洞的应用领域,从中引出无人机这个高新科技成果,以及庄逢甘院士从1956年至21世纪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同学们通过拼装彩虹5和彩虹10木质模型,进一步加深了上V尾布局、倾转旋翼结构,滑跑起降、垂直起降的认识。科普团队还为同学们赠送了“庄逢甘院士事迹”及“空气动力发展史”宣传册,在校园里播撒下科学家精神与科技创新的种子。

四、积极参加重点活动,充分展示科普能力

5月24日-25日,天津市第39届科技周主场活动在天津科学技术馆举行,本届科技周活动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产业园携带彩虹3、彩虹5、彩虹10无人机木质模型和彩虹801固定翼手抛无人机3D打印模型、航天彩虹梦专家科普大讲堂向公众展出,充分体现了彩虹无人机谱系和气动布局的多样性,以及无人机材料多样性和中国工业石油的发展历程。

同时,为加大科学家精神宣传力度,科普团队以图文并茂的海报与宣传册,系统展示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事迹——从留学归国投身航天科研,到主导建立我国无人机空气动力学研究体系,其“科技报国”的人生轨迹通过关键时间节点、重大科研贡献等板块清晰呈现,让公众在互动与阅读中,深入感受科学家的精神风范与学术成就。并带去了科学家连连看,让公众将科学家的头像、姓名和取得的成就进行连线,达到认识科学家的目的,完成挑战即可获赠彩虹系列文创小礼品。

2025年,产业园迎来第六次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要时刻,持续以“航天彩虹梦”品牌科普活动助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今年,产业园围绕“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的主题,精心策划参与了展览、体验、青少年科技实践等多元化活动。

未来,产业园将继续深化“航天彩虹梦”品牌建设,以更丰富的科普内容和创新的传播方式,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我国航天事业培育更多后备人才。

来源: 航天彩虹梦科普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