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5日是联合国设立的世界环境日。2025年世界环境日的官方主题是“终结塑料污染”。还记得上一篇文章里,我们介绍了“你呼吸的空气中,也许藏着上百颗微塑料?”(没看过的点这里)。这一次,我们继续从呼吸聊起,看看这些微塑料,真的会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身体吗?它们又去了哪里呢?


● 图源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01 微塑料,竟然“潜入”了大脑?

是的,你没听错。科学家在人体的血液、肺、肝、肾,甚至大脑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踪影。一项刚刚发表在《自然·医学》的研究(Nihart,A.J. et al.,2025)显示,大脑里的微塑料浓度,竟然是肝脏和肾脏的7到30倍!在一组平均年龄45-50岁的人群中,大脑组织中每克居然含有4800微克微塑料,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标准塑料汤勺的分量(CNN, 2025)。


● 图源 / 果壳

微塑料进入人体的方式其实有好几种——喝水、吃饭、甚至皮肤接触……但你猜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

答案就是:呼!吸!也就是说,你每天吸进的空气,可能是你“摄入”微塑料最多的途径(徐力波等,2022)。

02 它们在身体里,会有什么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2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关于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暂时不能确定它们一定会带来健康损害,但已有多个研究在体内、体外模型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了不良的健康影响。


微塑料分布在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 图源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首先,微塑料可能会伤害呼吸系统。在纺织行业从业者等经常暴露于高浓度塑料粉尘的人群中,就曾发现过因吸入合成纤维导致的过敏性肺泡炎、间质性肺病,甚至肺纤维化和呼吸衰竭等情况。

其次,它们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微塑料进入身体后,可能激活免疫系统,引发持续的炎症反应,让身体一直处于“打仗”状态。这种慢性炎症状态,可能是很多慢性病的“温床(科普中国,2024)。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微塑料可能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Marfella,R.,et al,2024)。

最糟糕的是——它们可能带“毒”同行。有些微塑料就像“有毒快递”:它们表面可能吸附着农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害化学物质。这些“乘客”一旦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身体深处,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内分泌紊乱、甚至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科普中国,2024)。

03 那我们该怎么办?科学防护指南来了!

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4年,人脑中检测到的微塑料浓度增长了近50%,这跟塑料产量不断翻倍的趋势几乎一模一样(环球科学,2025)。面对日益严重、无处不在的空气微塑料污染,我们该怎么办?先别慌,我们并不是无计可施,WHO指出,目前阶段可以采用现有的针对颗粒物(PM)的防护方法作为应对之策。

以下是我们为你总结的防护方法,快截图保存,可以帮助你削弱微塑料的“攻击值”哦。


● 图源 / 联合国环境署

室内篇

·使用配备HEPA滤网的吸尘器、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过滤微塑料颗粒。
·清洁时尽量采用湿拖、湿抹布,减少灰尘和塑料纤维飞扬。
·定期开窗通风,让“塑料空气”流动出去。

室外篇
·口罩是你最好的朋友!

研究显示,普通医用口罩可以阻挡约85%的微塑料颗粒。即使是直径1–5微米的“隐形级”微塑料,医用口罩的过滤效率也有57.6%(Maurizi L,et al,2024)。

虽然不是百分百,但戴上就能防不少!

虽然对空气中微塑料的风险研究还在不断深化中,但“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塑料污染。比如:
· 出门随身携带环保袋、水杯
·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 不随地乱扔塑料垃圾
· 回收利用可再生塑料
· ......

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汇聚起来,就是对抗微塑料污染的强大力量。

作者|梁缘、陆文琦
排版|喻露加

参考资料
[1]科普中国. 可能威胁健康的微塑料,已渗透在空气中. https://res.cenews.com.cn/hjw/news.html?aid=1184386, 2024-12-26
[2]Nihart, A.J., Garcia, M.A., El Hayek, E. et al. 2025. Bioaccumul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decedent human brains. Nature Medicine, 31, 1114–1119.
[3]CNN, Human brain samples contain an entire spoon’s worth of nanoplastics, study says, https://www.cnn.com/2025/02/03/health/plastics-inside-human-brain-wellness/index.html?utm, 2025-2-3
[4]徐力波,胡敏,贾薇茜,张梦君,唐倩,田旭东,黄艺. 2022. 大气环境中微塑料分布与迁移及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科学通报》,第67卷,第30期:3565-3579.
[5]环球科学,你脑子里的微塑料,可能和一个勺子差不多重,https://mp.weixin.qq.com/s/ipAy5Ow3TW53iUpNvjNSRA, 2025-5-17
[6]Maurizi L, Simon-Sánchez L, Vianello A, Nielsen AH, Vollertsen J. 2024. Every breath you take: High concentration of breathable microplastic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Chemosphere. 361:142553.
[7]WHO, Dietary and inhalation exposure to nano- and microplastic particles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2022-8-30,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54608
[8]Marfella, R., et al. 2024.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Atheroma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90,10: 900-910. doi:10.1056/NEJMoa2309822

来源: 添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