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飙升却拒绝吃药?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脑心健康管理师在社区义诊中发现多个小区居民存在这种危险行为!高血压,这一被称为“无声杀手”的慢性疾病,长期威胁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然而,在高血压的管理过程中,许多居民都存在误解和误区,导致血压控制不佳,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今日,脑心健康管理师肖明将结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带您来揭开两个常见误区,并揭示其背后的真相。

误区一医生上次说了暂时不用吃药!所以我不吃

在高血压的诊疗过程中,不少患者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医生建议暂时无需服药。这一建议往往让患者产生误解,认为既然不用吃药,就可以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然后真相并非如此。

真相解析:

当医生建议“暂时无需用药”,通常是针对于一级高血压(140-159/90-99)且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一建议本质上是给患者一个通过生活方式和饮食干预来逆转血压升高的窗口期,患者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积极调整饮食结构,较少盐分和脂肪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并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却忽视了这一点,继续保持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最终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甚至引发中风。

误区二:降压药会成瘾,长期服用伤肝肾,所以我也不吃

另一个常见误区是,许多患者担心降压药会成瘾,长期服用会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因此拒绝或排斥药物治疗。

真相解析:

降压药并不会成瘾,相反,它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重要手段,指南中明确指出:规范使用降压药可使预期寿命延长5-7年,长期服用降压药是因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持续控制血压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这与药物成瘾有着本质的区别。相反,放任血压升高,实际上是让血管承受持续的“高压水枪”冲击,长期下来会对心、脑、肾眼等靶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科学管理血压,守护生命健康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主任柴晓利强调:高血压管理并非“吃药”或“不吃药”的简单选择,而是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个性化健康方案,患者应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总之,我们要摒弃误解和误区,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守护好自己的生命健康。

供稿:脑心健康管理师 肖明

编审:宣传办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