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甚至生病时依赖的药物,都离不开一个隐秘却强大的“地球生命网络”——生物多样性。它不仅关乎自然界的五彩斑斓,更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今天,让我们用几个生动的例子,揭开人类与生物多样性“共生共存”的秘密。

一、食物的“基因库”:每一种作物背后都有千万年进化史

人类的主食如水稻、小麦、玉米,水果如苹果、香蕉,甚至调味品咖啡、香草,都源自野生植物的驯化。

• 案例:现代小麦的祖先是一种野生杂草,经过人类与自然的共同选择,才成为高产作物。而如今,气候变化正威胁着野生小麦近缘种的生存——若它们消失,小麦育种将失去“抗病基因”的宝库。

• 数据:全球约75%的农作物依赖昆虫授粉,蜜蜂、蝴蝶等生物的减少将直接影响粮食产量。

• 启示:保护野生植物,就是保护人类未来的“饭碗”。

二、药物的“灵感库”:从植物到救命药

许多现代药物最初源于自然界的馈赠。

• 案例: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提取自传统中药黄花蒿;抗癌药物紫杉醇,最初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分离。

• 危机:全球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30个足球场的速度消失,无数潜在药物资源可能永远无法被发现。

• 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为人类健康储备“生命药箱”。

三、生态的“稳定器”:自然界的免费清洁工

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默默为人类提供服务。

• 净化空气:一棵成年树每天可吸收约22公斤二氧化碳,释放17公斤氧气。

• 调节气候: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蒸腾作用影响全球降雨模式。

• 净化水源:湿地能过滤污染物,每公顷湿地每年可净化数百万升污水。

• 警示:若森林消失,暴雨将引发洪水;若珊瑚礁死亡,海岸线将失去防护屏障。

四、文化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塑造人类文明

从语言到艺术,从传统医药到生态智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根基。

• 案例:云南哈尼梯田的稻鱼鸭共生系统,既是农耕奇迹,也是文化景观;因纽特人对北极熊的观察,催生了独特的生态哲学。

• 危机:当一种语言消失,与之相关的传统知识可能永远失传。

• 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守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五、我们正在失去什么?

• 数据:过去50年,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平均下降69%,超过100万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 连锁反应:蜜蜂减少→授粉不足→农作物减产→粮食危机;森林消失→土壤侵蚀→沙漠化→人类失去家园。

六、每个人都能成为守护者

生物多样性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减少浪费:节约食物,避免过度消费,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支持可持续产品:选择FSC认证的木材、有机食品、野生动物友好型咖啡。

参与保护行动:加入植树活动、拒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

地球不需要人类,但人类需要地球生物多样性是地球46亿年进化的结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从一只蜜蜂到一片海洋,每一个生命都在维系着这个星球的平衡。当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时,不仅是在拯救自然,更是在拯救人类自己。因为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我们与万物共生,与未来共存。

(作者:重庆市九龙坡区生态监测站 教授级工程师 鲁蕴甜)

来源: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普创作与传播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