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野生动物科普宣传策略探讨

钟灵 田小芳 杨怡 殷毓中 邹琳 廖辉 匡高翔 熊江 李平 张秀峰

(重庆动物园,重庆,400050)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播载体的多样性与区域覆盖的广泛性为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提供了便利。这使得野生动物保护理念能够更广泛传播和影响更多公众,也有效促进了动物园宣传引导工作的提升。本文从健全宣传工作机制、打造科普品牌项目、正面科普引导、借助外力宣传等方面,探究动物园科普宣传引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野生动物;科普宣传

作为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兴形态,新媒体是利用数字和现代通信技术,使信息传播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使信息发布者、传播者、接收者这三种角色不能再被严格区分的信息传播方式[1]。它包括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以其传播便捷性、全民参与性及形式多样性等显著特点,为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动物园通过官方新媒体平台,不仅发布保护信息,分享教育活动,还与公众实现线上互动,有效履行了科普教育的社会职责。然而,面对部分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片面理解及误解,动物园需在新媒体环境下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科普宣传途径。本文阐述新媒体背景下动物园科普宣传策略,仅供行业科普引导作参考。

1建立健全宣传工作机制

1.1建立健全宣传组织架构

野生动物科普组织管理,坚持“顶层设计+分层管理”原则,动物园组织机构设置宣传工作主管部门,配备相应科普宣传人员。宣传部门设置领导管理、科普策划、采编摄影、媒体宣传、网络运营、舆情监测等工作人员。所有人员听从指挥、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做到“有部门管宣传、有人员干宣传”,把野生动物科普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1.2建立宣传工作激励机制

开展宣传素材采用激励机制,进行优秀素材评选,发挥好优秀宣传作品的示范引领作用。对采用照片、视频、推文适度奖励,鼓励宣传人员踊跃深入动物饲养展区一线,用专业视角攫取新闻亮点,提高宣传质量。

1.3健全宣传工作考核机制

宣传工作要与业务工作同步落实、同步考核。建立健全阶段性和年度考核评定机制,有惩有罚、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宣传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科普浓厚氛围。

2打造特色科普品牌项目

2.1开展多彩节庆活动

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优势,在节假日、动物生日、动物主题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如“保护生态植树节活动”“我陪动物过六一儿童节活动”“动物宝宝满周岁生日庆典”等丰富多彩的动物主题系列活动,营造节庆喜乐氛围。

2.2扎实推进科普“三进”活动

将活体动物、动物科普展板、动物标本等展教用品带进校园、社区、偏远山区,开展如“动物主题班会”“爱护野生动物任我行活动”“科普大篷车”“科普班车”等活动,拓展科普受众领域,广范围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理念。

2.3开展公益科普活动

结合野生动物生活习性,选取公众关注度高、感兴趣和易于互动的珍稀野生动物,开展公益科普宣传直播活动,如“走进渝港澳·爱上大熊猫”自然探索公益直播活动等。节假日和周末等时间节点,在大熊猫、华南虎、川金丝猴、亚洲象等本土动物场馆和重点动物场馆开展保育员科普定点讲解活动。以及与相关单位或机构联合开展动物公益代言活动等,展示动物园公益形象。

2.4创新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根据学校研学计划设计旨在提升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动物园研学旅行课程,如“酉阳自治县贫困学生暑假科学营——重庆动物园站夏令营活动”“世界地球日主题采访活动研学行”“动物园奇妙夜”“小小饲养员研学活动”等,拓宽学生们视野,增强他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助力学校双减落地增效。

3深挖野生动物文化内涵

组织深挖珍稀动物文化内涵,结合地方饮食文化或风土人情,设计制作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能够传递特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故事的特色文创产品,艺术性展现野生动物们的生活场景,如“围炉煮茶”“火锅九宫格”“蜀锦装饰画”等地方特色文创产品,以及创意手信、动物画册、丝巾、玩偶、书签等伴手礼等,促进地域间文化交流沟通,传达生态保护理念。

4持续加强正面科普宣传

4.1利用好保育员第一手素材

保育员与动物朝夕相处,最了解饲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和该动物个体独有的行为特点。他们在照料动物的互动过程中,取得了动物的信任,会发生一些与动物之间的温情故事。这些日常饲养故事点滴,编辑成科普推文、短视频,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科普宣传素材。

4.2加强常态化科普宣传

拟定科普宣传方案,利用动物园官方微信、抖音、小红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每周按计划制作投放科普图文、短视频,持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工作,有序推进动物园常态化科普宣传,扩大动物园行业影响力。

5借助外力科普引导

5.1深化同主流媒体合作

我国主流媒体有先天的人才、信息、品牌和政策资源优势。在我国国情下,主流媒体更易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动物园始终将主流媒体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建立双方长期合作关系。利用这些平台对动物繁育保护及交流成果进行深度报道,让更多公众了解野生动物保护国家政策,消除误解。

5.2实时邀请行业专家科普

将野生动植物保护行业专家信息纳入科普宣传专家库,利用他们的行业影响力,开展科普专家论坛,召开新闻发布会等,阐述野生动物保护科学观点,有针对性地用专业的知识和理念进行科普发声。

5.3利用正能量网络大V发声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大V具有诸多新特点以及更显著的社会影响力[2]。他们凭借巨大的网络号召力,在网络世界里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成为传播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动物科普网络“大V”在地方文化传播、珍稀动物保护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动物园可选择性借助他们为野生动物保护发声,引导公众舆论。

6加强科普宣传队伍建设

6.1举办科普专业知识讲座

通过策划科普活动、听取科普讲座、参加科普讲解竞赛等形式,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培养新媒体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复合型人才,提高科普宣传人员业务素质。

6.2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

为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向纵深发展,动物园广泛吸纳优秀青年学生、社会热心人士等,在游园引导、科普活动等科普志愿服务工作中群策群力,必要时引导公众舆论,净化网络舆论空间,共同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6.3积极推动工青妇组织参与

寻求工会、共青团、妇联机构支持,为特殊群体量身定制野生动物保护公益保护教育活动,开展动物亲子游园、关爱特殊群体青少年公益活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义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行列中来。

7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动物园应充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优势,丰富科普活动形式,丰富科普传播载体,巧妙借助外力为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发声,有效提升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支持度,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兴衡. 新媒体的定义及传播形式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16,2(13):7-10,16.

[2]汪家明. 短视频时代新型网络大V社会责任引导与培育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24,45(6):53-56.

来源: 重庆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