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是蓝果树科、喜树属的落叶乔木,又名旱莲木、野芭蕉等,是我国特有树种。最早记录喜树的文献,是清人吴其濬1848年刻印的《植物名实考》,书中叫做“旱莲”,取其果实似莲蓬之意,插图很清晰,看果、叶即知,古之旱莲为今之喜树。
喜树的果期在每年的9月,成熟时果实由绿色转变为黄色,形状酷似迷你版的香蕉。这种独特的外观使得喜树在民间被形象地称为“野芭蕉”。
喜树花一开,好事自然来
喜树的花期在5-7月,它的花序比较独特,是近球型的头状花序,一朵朵小花呈放射状聚集在一个球面之上。如此花序,是植物的一个生存策略。
如果花太小,却又想吸引传粉者,怎么办呢?要么像琼花一样,边上长出八朵大大的不孕花来招蜂引蝶,要么像向日葵一样,中间形成一个大花盘,让小花变成大花,或者像桂花一样,释放出强烈的芳香。而喜树没有大大的不孕花,也没有馥郁的芳香,它的策略就是小花成球,以大小适中的小绒球来吸引传粉者。
保护价值
喜树不仅名字好听,还是我国特有之宝。它和享誉世界的活化石“鸽子树”珙桐是亲戚,都属于蓝果树科植物,且都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即一属只有一种的“独苗类”植物。蓝果树科一共三属:珙桐属,只有珙桐一种;喜树属,也只有喜树一种;蓝果树属多一些,在我国有七种。野生喜树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分布,四川分布最多,但现在野生喜树十分稀见踪迹难寻。我国1999年已将喜树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级别2级,限制出口。
药用价值
喜树树干挺直、生长迅速,适合作为庭园树或行道树。此外它的药用植物也不容忽视。喜树的果实、根、树皮、树枝和叶子均可入药。科学研究表明,喜树全株都含有一种重要的抗癌成分—喜树碱,具有清热杀虫、抗癌的功能,主治胃癌、结肠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症。
注:对于喜树碱的使用一定要谨遵医嘱,切忌盲目使用。
园区位置:绚秋园
温馨提示:园区内栽植树木均为观赏品种,请您不要攀折枝条、采摘花果。
来源: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