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脊柱健康日的由来与意义
你是否经常感到颈肩酸痛、腰背僵硬?是否留意过孩子写字时的坐姿是否端正?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都与人体最重要的结构之一 —— 脊柱密切相关。为了唤起全球对脊柱健康的关注,2013 年,世界脊柱健康联盟将每年的 5 月 21 日定为 "世界脊柱健康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期,是因为 "521" 谐音 "我爱腰",旨在提醒人们关爱自己的脊柱,尤其是腰部这一脊柱最易受损的部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 60%-70% 的人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脊柱问题困扰,脊柱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在我国,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脊柱健康问题呈现出年轻化、普遍化的趋势。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病率逐年上升,成年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高发,老年人因脊柱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更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世界脊柱健康日的设立,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脊柱健康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护脊方法,共同守护这根支撑我们生命的 "顶梁柱"。
二、脊柱:人体的 "顶梁柱" 与 "生命线"
脊柱位于人体背部中央,由 33 块椎骨(颈椎 7 块、胸椎 12 块、腰椎 5 块、骶骨 1 块、尾骨 1 块)通过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紧密连接而成,形成一个具有支撑、运动和保护功能的复杂结构。它就像一座由多节骨头搭建的 "大厦",不仅支撑着人体的整个躯干,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还保护着脊髓、神经等重要组织,是人体的 "神经中枢通道"。
从功能上看,脊柱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它承担着身体的重量,头部、躯干和上肢的重量都通过脊柱传递到下肢,是人体站立、行走、跑跳等各种活动的基础。其次,脊柱的各个椎体之间形成的椎管,容纳并保护着脊髓,脊髓是大脑与身体各部位传递信息的 "主干道",一旦脊柱受损,可能会压迫脊髓或神经,导致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甚至瘫痪等严重后果。此外,脊柱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椎骨之间的关节活动,我们可以完成低头、仰头、转身、弯腰等各种动作,使身体能够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
可以说,脊柱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一个健康的脊柱,能让我们行动自如、充满活力;而脊柱出现问题,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
三、常见脊柱疾病:威胁健康的 "隐形杀手"
(一)脊柱侧弯:青少年的 "成长危机"
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脊柱畸形,指脊柱在冠状面(正面)偏离中线,形成侧向弯曲,常伴有椎体旋转和肋骨变形。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病率约为 5%-6%,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早期的脊柱侧弯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仅表现为双肩不等高、背部不对称、腰部肌肉紧张等,容易被家长和孩子忽视。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不仅会影响身体外观,导致孩子自卑心理,还会对心肺功能造成损害,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身体发育和行走能力。
脊柱侧弯的成因较为复杂,包括先天性因素(如椎体发育异常)、特发性因素(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生长发育、神经平衡等有关)、神经肌肉性因素(如肌肉萎缩、脑瘫等导致的脊柱不平衡)等。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在青少年中最为常见,占比约 80%。
颈椎病:现代人的 "办公病"
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低头族" 和 "久坐族" 越来越多,颈椎病已成为现代人的高发疾病。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等原因,导致颈椎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见症状包括颈肩疼痛、僵硬、上肢麻木、无力、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等脊髓压迫症状。
研究表明,长期低头看手机时,颈椎承受的压力是正常直立状态的 3-5 倍,相当于在脖子上挂了一个 10-15 公斤的重物。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会导致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劳损,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加,加速颈椎的退变。此外,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度不合适、颈部受凉等也是颈椎病的诱发因素。
(三)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的 "无声折磨"
腰椎间盘突出是成年人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 20-50 岁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久坐久站、腰部外伤等人群更容易患病。
患者常常感到腰部剧烈疼痛,咳嗽、打喷嚏、弯腰等动作会加重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甚至足部。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导致下肢肌肉萎缩、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四)脊柱退行性病变:老年人的 "健康困扰"
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会出现自然的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水分减少、椎体骨质增生、关节突关节退变等,这些变化会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椎管狭窄,从而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肢体麻木、行走困难等症状。老年人脊柱退行性病变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如驼背),进一步影响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四、科学护脊:从日常生活做起
(一)保持正确姿势:护脊的 "首要原则"
无论是坐姿、站姿还是行走姿势,都要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坐着时,要选择高度合适的椅子,使双脚平放在地面,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高度,腰部挺直,背部紧贴椅背,避免弯腰驼背或瘫坐在椅子上。使用电脑时,屏幕应与视线平齐,键盘和鼠标的位置要让手臂自然弯曲,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耸肩。站立时,要头部端正,双肩平齐,胸部挺起,腰部平直,臀部收紧,双腿直立,双脚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避免长时间单腿站立或身体歪斜。行走时,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手臂自然摆动,脚步平稳,避免弯腰低头或大步流星、脚跟先着地时要注意缓冲。
(二)合理运动:增强脊柱稳定性的 "关键钥匙"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脊柱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预防脊柱疾病的发生。适合脊柱健康的运动包括游泳(尤其是自由泳和蛙泳,对脊柱的压力小,能锻炼全身肌肉)、瑜伽(通过各种体式拉伸和强化脊柱周围肌肉)、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以及针对颈部、腰部的针对性锻炼,如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转动,腰部的拱桥式、小燕飞等动作。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避免过度运动或剧烈运动造成脊柱损伤,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后要做好放松。
(三)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座椅:给脊柱 "舒适的港湾"
床垫的软硬要适中,以仰卧时腰部能自然贴合床垫,不出现悬空,侧卧时脊柱能保持直线为最佳。过硬的床垫会导致身体突出部位(如肩部、臀部)受压过大,过软的床垫则会使脊柱凹陷,失去支撑。座椅要选择有良好腰部支撑的椅子,高度可调,椅背能贴合腰部曲线,避免久坐软沙发或小板凳。
(四)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担的 "重要举措"
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脊柱的负担,尤其是腰椎和膝关节。研究表明,体重每增加 1 公斤,腰椎承受的压力会增加 5 公斤左右。因此,保持合理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 BMI 在 18.5-24.9 之间),可以减少脊柱的负荷,降低脊柱疾病的风险。
(五)定期检查:早期发现脊柱问题的 "预警信号"
对于青少年,家长要定期观察孩子的身体姿势,如双肩是否等高、背部是否对称、腰部是否有异常弯曲等,发现问题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脊柱 X 线检查。成年人和老年人也应定期进行脊柱健康检查,尤其是出现颈肩腰背痛、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五、及时就医:科学治疗脊柱疾病
如果已经出现了脊柱问题,不要盲目治疗或拖延病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脊柱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 X 线、CT、MRI 等),明确诊断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的脊柱疾病,如早期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休息、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等)、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针灸、热敷等)、康复锻炼等。保守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脊柱侧弯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间盘突出导致马尾综合征、脊髓压迫症状明显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脊柱手术越来越微创化、精准化,如椎间孔镜手术、脊柱内镜手术等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能有效解决严重的脊柱问题。
六、结语
脊柱是人体的 "顶梁柱",守护脊柱健康就是守护我们的生命质量。在世界脊柱健康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关注脊柱健康,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运动,科学护脊。同时,也要关注身边人的脊柱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和老年人,及时发现和预防脊柱问题。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呵护我们的脊柱,让它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支撑我们迎接美好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致谢原作者)。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脊柱疾病全球负担报告 [R]. 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0.
[2]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健康中国行白皮书 [Z]. 2022.
[3] 邱贵兴,戴尅戎。骨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4] 王拥军,施杞。脊柱退变性疾病基础与临床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来源: 徐斌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