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天津市大力推进全域科普、持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的工作要求,一芳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一直持续践行科普为民,结合自身优质资源,联动社会力量,持续助力“双减”行动,为中小学社团活动、劳动教育、校外研学提供优质服务内容,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一、工作思路
天津一芳田科普教育基地的 “芳田之潞研学课堂” 以“运河、自然、生态、农业”为核心,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推动全域科普为核心目标。基地室内主题展厅与户外科普教育服务功能区相结合,通过跨学科融合式体模式,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唤醒孩子的好奇心,从兴趣出发,提升同学的内驱力,努力营造全民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二、主要做法
(一)多种科普****模式,丰富科普体验
一是深耕运河文化,开启“芳田之潞”文化传承新程。“芳田之潞研学课堂”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彰显“大运河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结晶,人工开凿却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地貌”的中华民族5000年伟大智慧和世世代代屹立东方之林的霸气,进一步坚定国人的“文化自信”为核心,以守护运河生态与环境、深挖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把运河文化传承作为科普教育常设特色活动。
**二是以运河自然为基,夯实文化传承与精神弘扬之路。**结合基地与大运河零距离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植物、昆虫、鸟类、动物与一年四季物候特点的深度融合的主题探索启发,让更多人在大运河畔,了解运河历史与文化,树立生态文明的正能量意识。进而把大运河2500多年沉淀的运河精神和运河文化健康完整真实地传承传给子孙后代,弘扬大运河蕴藏的民族团结追求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精神。
三是农耕课程润童心,粮食科普启新程。 “小麦的一生”农耕系列课程通过亲手种植、栽培、管理、收获、加工、品尝的全流程体验,建立人与土地的关系。以真实的农耕劳动为基础,融合植物学、数学、历史人文等知识的综合课程。启发学生的自然兴趣,强化青少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粮意识,连接中华文化智慧。在推进粮食安全宣传科普教育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正能量的素养。
**四是积极践行教育部署,科普服务落地开花。**坚持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国科协关于利用科普服务助力“双减”工作部署,面向武清区中小学开展线下科普服务活动。完成“‘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工作,以不同形式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科普服务,助力“双减”工作,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五是创新科普模式,弘扬多元文化 厚植环保理念。**围绕运河文化、农耕文化、粮食安全、环境保护等内容开展系列“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广泛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积极组织开展科普“七进”活动,大力拓展“校企共建”“社企联盟”科普服务模式。
**六是拓展科普新路径,提升全民创新素养。**围绕青少年正能量科普教育和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绿色果蔬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引进技术的培训和示范推行的科普教育,构建科普教育硬件平台,通过拓展“党建+科普”新模式和精准、多元、普惠的科普服务体系,实施推进和提高全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科普活动。
(二)提升科普配置,夯实科普基础
基地位于美丽的大运河畔,改建前建有室内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内设多媒体教室、植物标本展台、手工体验室、食育教育厅等版块的主题展厅,内容涵盖运河文化、自然环境等多个领域,农业科普展品110件,展厅墙壁张贴在地植物图片160张。户外科普教育服务功能的区域面积23.1万平方米,建成农耕与运河文化科普区、昆虫观察区、植物与学科教育区、生物多样性调研区、观鸟区20余个版块的科普实践区,建设科普展牌300余块;
2024年7月-2025年3月,一芳田科普教育基地再次投入2000万元进行整体提升改造,扩大室内科普面积超2000㎡,增建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增加武清区非遗体验室、木工坊、工艺教室、陶艺泥塑体验室等科普实践活动区,扩大增强科普内容,为助力全域科普稳步推进贡献力量。
(三)强化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信息化宣传时代,积极拓展科普传播渠道,成立“芳田之潞研学课堂”品宣部,增加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抖音、小程序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发布科普文章、视频等内容,扩大科普品牌影响力。设立专职人员负责新媒体运营,多渠道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每个平台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构成了科普网络传播体系。
三、工作成效
自2020年“芳田之潞研学课程”成立至今,累计开展千余场科普活动,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实践解决各种问题。通过真实体验,获得能力上的提升,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芳田之潞研学课堂”的努力也得到了认可,在2023年荣获 “天津市全民参与共享”十大品牌” 称号。因“芳田之潞研学课堂”对生态环境科普工作扎实推进,在2024年被天津生态环境部评为天津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打造科普精品,赋能创新发展。一芳田科普教育基地二期建设已经启动,我们将充分整合区域资源,以科技创新迸发强劲活力,把高质量的科普服务带进千家万户,用科技赋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
来源: 一芳田自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