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为啥每天都要运动?

航天员进入太空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失重的情况下,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会发生改变,肌肉会萎缩,骨密度也会下降。随着飞行时间越来越长,失重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确保航天员能够安全返回地球并重新适应地面重力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里,航天员们每天也在坚持健身——他们的锻炼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对抗太空微重力环境的“必修课”!

太空运动方式有哪些?

太空自行车

太空自行车是一种专门用于微重力环境下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设备,也被称为“自行车功量计”。其结构与地面自行车相似,但具备精确测量运动做功量的功能。该设备主要用于锻炼下肢肌肉群,提升心肺功能,并作为评估航天员心血管适应性的重要实验工具。

太空跑步台

太空跑步台配备有特殊的重力模拟装置和束缚系统,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将航天员固定在跑台上,使其在失重环境下也能像在地面上一样进行跑步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有助于增强骨骼肌力量、刺激骨代谢,对维持运动能力和骨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便捷式抗阻训练器材

主要包括拉力器、握力器和腕力球等小型健身设备。它们体积小、操作简便,适用于局部肌群的力量与耐力训练。特别是在缺乏重力的情况下,这些设备通过提供额外阻力帮助航天员维持肌肉功能,防止因长期失重导致的肌肉萎缩。

航天员在太空中坚持每日锻炼,不仅是出于健康考虑,更是为了保障长期飞行任务的安全与高效执行。通过科学配置的运动方案和专业设备的支持,航天员能够在微重力环境中有效对抗生理退化,为返回地球后的快速恢复打下坚实基础。未来,随着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发展,更加先进、个性化的太空运动系统也将不断优化升级,助力人类探索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