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银川市第二中学-马梓涵-辅导老师:崔新宁

“你在和我开玩笑吗,拿人工智能画出来的东西糊弄我,这些透视全部都有问题,还有几天就要考试了,你还考不考?今天画不出我满意的作品你就不要回学校!”老师狠狠的把我的作品砸到我的头上。作为一位复读的美术生,即使面对老师的勃然大怒,我的内心仍然只有烦躁,每天都要练习人物透视、速写的我早已厌倦了这种一眼看到头的日子。“老师又让我重新画,现在人工智能画出来的东西那么新颖,不知道为什么还要我画,好烦。”我向同画室戴着眼镜的小韩吐槽。她也只是抿着嘴笑笑:“别烦啦,老师也是为你好啦,人工智能画出来的图真的不如你自己画的,而且……”“好好好,小眼镜,我画画去了。”我敷衍了下小眼镜,戴上耳机投入到画中。

“醒醒。”我迷迷糊糊一睁眼发现自己坐在考场上,监考老师公事公办的问道:“同学,你昨天晚上没有充好电吗?”我一愣,什么充电?我为什么会在学校考试?我不是在画室吗?我脑子里充满一连串的疑问,随着试卷发下来,我发现是我一窍不通的数学,我根本不打算动笔,好不容易等到考试结束,我跟小眼镜说了这件奇怪的事,没想到小眼镜也是在画室睡觉,起来就是在考试。我们俩一致认为是我们俩记错了。直到进入食堂,我们发现大家都在吃空气!一位同学感受到我的眼光,转过头问我:“同学,你有什么事情吗?”“你们为什么在吃空气?”突然,食堂里的所有人看向我们俩,朝我们俩走来,漏出诡异的微笑,:“抓住你了,人类。”“什么,什么?”来不及考虑什么情况,我拉着小眼镜就跑,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围向我们,我发现有个人群缺口,那里刚好有个房间,没来得及想,我们俩就直接冲进去,还没缓过气,我们俩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到尖叫,满屋的女孩,全部都长的一样的脸,我们俩的脸。

“醒醒。你昨天晚上没有充好电吗?”看到那张熟悉的脸,我只感觉到可怕,这难道是循环?等到考试结束,我和小眼镜不约而同的找到彼此,在一个没人的地方,诉说着刚才的经历。我们俩一头雾水,什么叫“人类”他们也是人类,真奇怪。我认为要是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去那个屋子,小眼镜摇了摇头:“我害怕,为什么他们都长着我们俩的脸,像是克隆。”“克隆?”难道是外星人?我勾了勾嘴角,自嘲了一下,怎么可能呢?看小眼镜不愿意,我们只好作罢。回到教室,数学试卷的成绩已经公布,但是大家对此一点也不好奇。怎么能批改这么快?为什么他们都不好奇?我瞟了一眼我同桌的成绩,一向对待数学愁眉苦脸的他,既然考了满分,我诧异的问他:“你怎么能考这么高,背着我偷师学艺了?”她慢慢转过头,语气没有了昔日的调皮,而是一句公事公办的话,:“同学,人工智能合成的试卷,人工智能一眼就能看出来。”“可你又不是人工智能,说话神神叨叨的,我怎么感觉你有问题呢。”突然间,所有人看向我俩,:“抓住你了,人类。”什么?什么?这群生物是人工智能?我再次拉着小眼镜狂奔,又是那个缺口,又是那个房间,又是那一模一样的脸。不过这次的我并不是那么害怕。

我闭了闭眼,以为会再次看到熟悉的老师,但睁开眼却还是一张张一样的脸,这次没有循环。我和小眼镜理了理思路,他们一定不是人类,他们可能是人工智能。那这些一模一样的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和小眼镜会来到这里?怎么样才能这群人恢复正常?如果真的是人工智能,我们又该怎么办,满脑子的疑问,坐在这里也无法解决,看着窗户外密密麻麻的人,出去也不可能。我们俩只能在这间屋子寻找,突然我发现靠在墙上的一个我脸上的痣和我不在一个地方,我一边轻拂那颗痣,一边轻轻吐槽,:“粗制滥造。”下一秒,周围的人不见,只剩下一个实验室。

我把小眼镜藏在我身后。一个拿着报表的人冲我笑了笑,:“你有当人工智能的潜质。”我不解,:“你是什么人?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刚才那些人是怎么回事?”他的笑意更浓,:“我只是一个科学家,不用紧张,能猜测出刚才的人是人工智能并且发现和你不一样,你很聪明,真不愧是我挑的试验品。”“试验品?”“小同学,人工智能现在这么发达,我就差一点点就可以成功了,只要人工智能有思想,不再麻木,世界就会更美好,其实我们已经研制出来有思想的人工智能……”“什么,他在哪?那为什么还要抓我和我的朋友来?”“他诞生的两个小时,就自毁了,将时空烧坏了,我们只想要你,你朋友是个意外。”他瘫了瘫手。“我拒绝成为你的试验品。”我毫不客气。“你只是一个蹩脚的艺考生,成为人工智能难道不好吗?”“可是他们没有感情,如果你又失败了呢?如果……”“不要再说了”他突然冲向我,死死的掐着我的脖子,在我感觉我快要窒息的时候,耳边传来小眼镜的声音,“醒醒。”我睁开眼睛,看到小眼镜,看到眼前已经画好的画,“哎呀,你怎么睡着了,老师说你的画过了,你看我就说你比人工智能画的好吧……”我的手机此刻也发来一条消息:“恭喜战胜人工智能!”怎么就战胜了呢?即使是最差劲的艺考生,也因为我有思想战胜了冷漠的人工智能。

来源: 宁夏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