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银川市第二中学-马琪蕊-辅导老师:崔寅新
我们的世界里没有白昼,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无尽的暗夜里前行。但我们不能被黑暗吞没,我们要在心中升起太阳。
“星元23年,太阳极速老化,持续膨胀,太阳内部核心的燃料消耗殆尽,逐渐脱离主序轨道,其体积急剧膨胀直至吞没地球。在此之前人类为了不被灭亡,创造出了天杭之星,踏上了寻生之路。”“已为您播放完毕,您可以选择循环播放或结束播放。”一句AI合成的机械声不断地传入我的耳机中,这样的声音今天已是第三次听了。3202识别到我很久没有回复,便又询问道:“已为您播放……”声音被突来的转接的播报声打断了。“请天河计划实验a小组速到实验舱集会。请天河计划实验a小组速到实验舱集会。”我换好装备,带上了实验表,往实验舱走。“对了,3202,结束播放。”随即我一路小跑进了实验舱。
实验舱里所摆放的大大小小,类型不一的农作物绝大部分都是原先从地球上移苗过来的,大部分应适应不了太空的环境,在转移的过程中就死了。因此这些浸泡在各种营养剂中的“农作物”很多都只是“尸体”而实验家一直将他们保存下来,是想创造出一种“种子芯片”,让那些已经死了的作物们重新“活过来”。我们现在补充能量所吃的是先前还在地球上的科学家们用水稻等富有营养物质的食物原料与可食性现代科技产品结合的能量胶囊。而这些胶囊的一部分原料就是来自农作物,并且能量胶囊的数量是有限的,预计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因缺少食物营养而饿莩遍野。因此研制“种子芯片”至关重要。可我们谁都知道,没了地球的环境,作物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所以我们现在一直在寻找其他行星上所存在的植物,研究他们生活的环境、习性,最终创造出“种子芯片”。我望向实验舱,几只机械手正在按照程序(主要是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有序地工作,现在机器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精确,高效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让我们能够有时间研究实验。“组长,实验又失败了吗?是湿度的问题还是土壤……”组长摆手说:“不是实验,观测组在距我们不到50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行星。据观测上面可能会存在新的植物,如果研究成功了,对我们的农作物生产效率有极大地提高,我需要你们和我一同前去研究。”听到这我的兴趣被提起来了,自从进入天河计划后,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出舱的实验,我会好好表现的。回到休息舱,我透过舷窗外看宇宙,空洞洞的什么也没有,偶尔会遇到窗外亮着几颗如同闪烁的明珠般的星星,静悄悄地铺在黑色的画布上。在这广袤的宇宙中我们显得如此渺小,但同时也感到一种深深的安宁与自由。
天河计划利用虫洞技术将我们送到了那个代号为M74.2的行星上“天杭之星不能等我们太久,不到两天我们必须离开,记住了吗?”我点了点头,拿上装备就下飞船。“欢迎登录,正在为您建立通道。”灰黑色的表面让这个行星看上去如同死寂一般,漆黑的宙幕中,玫瑰色浅淡的星云像一层薄纱,笼在饰有珍珠的光点上。天狗四号将能源板(通过吸收真空中的物质以及浮尘来转化成能量。)展开,用探测针探测行星数据。耳机中忽然传来天狗四号用电磁波发出的声音。“检测到地表存在液态水,绿色植物……”这时组长沉思了一会儿,说:“有可研究价值,找一些样本带回实验舱研究。”这偌大的行星找一株绿植似乎比海底捞月还要难。我找累了,站着休息,忽然听到“编号A725,找到一体型偏小,颜色偏绿的矮株,请求是否移植”“移植”随着组长的命令一发出,我们接近一天半的实验告一段落。“天狗四号请求与天杭之星对接。”
回到实验舱后,我们便开始了通宵达旦的实验。从调制试验土壤到育种,AI控制着实验舱的温度、光照。AI还可以准确判断病虫害的信息。机器人普遍采用垂直农业(可以减少地面资源的浪费),让实验种子处在合适的条件下生长。自移苗后,那株“外星种子”便持续生长,一段时间后我们接着对其进行改造,慢慢地给他通氧气,一点一点的改变它的环境条件。后来我们惊讶地发现,那株植物逐渐适应了有氧的环境,甚至出现了开花的现象。但奇怪的是这种花开得和寻常农作物开出的花不一样。他的花更像鸡冠,横看叶片起伏十分明显,这或许与他本身的基因性状有关。一只机械手忽然间将那株实验苗的叶片拔了下来,随后被另一只机械手接过,送入了另一个房间中。“制造种子芯片还缺一样东西。”实验员说,“这是个很艰难的决定,你想好了吗?”
一天,我从昏昏沉沉中醒来,透过舷窗看过去一颗蔚蓝色的星球映入眼帘。他的穹顶有一个雪白的帽子,那颗蔚蓝色的星球犹如一颗璀璨的宝石,在宇宙的黑暗中闪耀着无尽的光芒。“正在为您播报,天河计划——种子之星昨日已研制成功,人类太空农作物实验已成功培育出新的育种”“3202,循环播放。”
来源: 宁夏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