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植物园中医药养生文化园以汇聚中华智慧,传承草药精髓为使命,致力于向公众普及中草药的深厚知识。每一种草药,都蕴藏着大自然的恩泽与古人的智慧,它们以独特的生命力,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我们希望通过科普教育,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善用这些自然宝藏,从而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走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让我们一起揭开草药的神秘面纱,领略其神奇的魅力。
黄栌介绍****分类学位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 黄栌属 Cotinus
俗名
灰毛黄栌、红叶
形态特征
灌木。叶卵圆形,全缘,先端常叉开;叶柄短。圆锥花序被柔毛;花杂性;果肾形。叶秋季变红,美观,即北京称之“西山红叶”。
生境分布
黄栌间断分布于东南欧各国,在中国产于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区。
功能与主治
黄栌根和枝叶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散瘀解毒等功效,主治黄疸、跌打瘀痛等。
历史考证
黄栌用药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最早记载其能“除烦热,解酒疸目黄”并可外洗汤火、漆疮及赤眼;《日华子本草》也提及类似功效。宋代《证类本草》进一步收录其入药记载,明确治疗漆疮效用。明代虽《本草纲目》未单独列条,但黄栌作为药用植物的地位已在当时植物学分类中有所体现,其药用价值得到持续传承。
来源: 太原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