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口腔犹如一座热闹的城市,里面住着无数的“小居民”—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们不是普通的过客,它们会像城市里的工人、医生和清洁工一样,忙碌有序地维持着身体的平衡。最近,香港的研究团队发现,在自闭症儿童的口腔“城市”里,这些微生物居民的种类和数量与健康儿童截然不同。这个发现很可能成为我们早期发现并阻断自闭症的“秘钥”。
一.自闭症:一个为什么需要早期发现的"大脑迷雾"
我们知道,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复杂的神经发育问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言语发展和社会行为。在临床中,每个自闭症的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可能不爱说话,有的对某些声音或触感特别敏感,有的在某些方面有着极大的天赋。。医学上,通常在孩子2岁左右通过行为观察来诊断自闭症,但有些自闭的迹象可能更早就已经存在。
早期的预警和发现非常重要,因为早期干预,比如言语治疗或行为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然而,传统的诊断方法往往依赖于观察和问卷的形式,也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机。为此,医学研究一直在寻找一种简单、客观的方法来更早地识别,并希望早期阻断自闭症。而新的研究发现,答案可能就藏在我们的口腔这座“城市”里。
[论文标题:自闭症儿童口腔微生物群的变化:揭示早期检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二.口腔里的“微生物城市”
我们的口腔就像一座繁忙的"生态之城",居住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微居民们”也各有各的分工:有的帮助分解食物,有的保护牙齿免受病菌侵害,还有的会与我们的免疫系统或大脑“聊个天”,维持着生态的平衡。这些"微居民们"组成了我们的口腔微生物群,就像城市里的我们构成的社会。
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探索了自闭症儿童的口腔“城市”与健康儿童的不同。他们收集了25名3-6岁自闭症儿童(平均年龄4.79岁,标准差0.83)和30名同龄健康儿童的牙菌斑样本,用基因测序技术(16S rRNA测序)来“统计了”这些微生态居民。
三.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城市”更安静
研究结果令人惊讶:“自闭症儿童的口腔微生物群与正常儿童相比,细菌多样性较低,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组成特征”。具体来说,他们的微生物种类更少,就像城市里只有几种职业的居民,而不是各行各业。这种生态上的“低多样性”影响了口腔生态的平衡。
更深入的,研究人员发现两组儿童口腔中的“居民特征”不同。自闭症儿童的口腔里更常见的是以下“居民”:
1.Microbacterium flavescens(微杆菌属黄色种):一种喜欢安静环境的细菌,像是城市的“隐士”。
2.Prevotella jejuni(普雷沃菌属空肠种):一种与口腔健康相关的细菌,像是城市的“清洁工”。
还有其他四种细菌(Leptotrichia sp. HMT-212、Capnocytophaga leadbetteri、Leptotrichia sp. HMT-392、Porphyromonas sp. HMT-278),像是这座城市的“常驻居民”。
在健康儿童的口腔中,常见的是另一群“居民”:
1.Fusobacterium nucleatum subsp. polymorphum(梭杆菌属核形种多形亚种):一种维持口腔平衡的细菌,像是城市里的“调解员”。
2.Actinomyces gerencseriae(放线菌属格伦塞种):一种常见于牙龈的细菌,像是城市的“建筑师”。
还有其他三种细菌(Schaalia sp. HMT-180、Leptotrichia sp. HMT-498、Campylobacter concisus),像是健康城市的“活力因子”。
这些差异使两座城市有着不同的“人员结构”。于是,科学家们开始进一步思考:这些微生物的“身份信息”能否帮助我们识别自闭症呢?
[图片源于论文:微生物指纹图显示:六种细菌被鉴定为自闭症组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包括Prevotella jejuni、Porphyromonas sp. HMT-278、Capnocytophaga leadbetteri、Microbacterium flavescens、Leptotrichia sp. HMT-212和Leptotrichia sp. HMT-392。其中,基于Porphyromonas sp. HMT-278在模型中的权重,成为判断自闭症最敏感信号之一。 ]
四.微生物中的“指纹”:预测自闭症的潜力
研究团队利用这些细菌的差异,开发了一个预测模型。这个模型就像一个聪明的“市民之家”,通过检查口腔细菌的“居民信息”,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可能患有自闭症。研究显示:“基于这些微生物差异,模型区分自闭症ASD和正常TD的准确率为0.813,敏感性为0.778,特异性为0.857,AUC为0.937(95%置信区间:0.82-1.00)”。这组数据意味着,这个模型的准确率可能高达81%!
这表明,未来我们可能,能通过一个简单的口腔拭子测试——就像刷牙时轻轻刮一下牙齿——就能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自闭症风险。想象一下,孩子去检查牙齿时,医生用棉棒擦了一下牙齿牙龈,可以测试并筛查自闭症。这种可行性,不仅简单无痛,还能融入日常的健康查体。
五.似乎“人在挑菌,菌也在挑人”:微生物群的个性化
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直接研究菌群作用,但它的发现却为我们理解微生物群与自闭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的口腔微生物群与正常儿童相比,细菌多样性较低,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组成”。这表明不同儿童的微生物群有着独特的“个性”。
换句话说,“人在挑菌,菌可能也在挑人”。这种可能,反映了微生物群与宿主的一种相互选择。例如,自闭症儿童的口腔中某些细菌种类增多,而另一些则减少。这种独特的模式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一些针对微生物群的治疗(如益生菌干预)只对部分人有效,对其他人群则无效。也许,以后在使用益生菌或其他微生态制剂调节口腔、肠道、甚至皮肤时,可能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微生物群特征来选择合适的菌株,就像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一套“微生物套装”一样。
这种个体化定制的理念不仅适用于自闭症,也可能适用于其他与微生物群相关的干预。未来,医学有可能通过分析患者的微生物群“指纹”,来选择最适合他们的ABC等方案。
[图片源于论文:自闭症组与正常组的口腔菌群在空间分布上显示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分离(p = 0.016),且这一差异不受龋齿等口腔疾病影响 ]
六.口腔与大脑的“悄悄话”
我们听说过“肠脑轴”,即肠道微生物是通过化学信号与大脑“对话”,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这项研究则将这一概念扩展到了口腔,提出了“口腔微生物-大脑轴”的概念。研究结论指出:“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自闭症ASD中的口腔微生物群-大脑连接及其对早期检测和管理的意义”。即,口腔细菌可能通过释放信号分子,与大脑进行“对话”,近距离影响神经发育。
在自闭症的儿童中,口腔细菌的改变可能打乱了这些“悄悄话”,从而影响大脑功能。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自闭症儿童口腔微生物群的不同,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如果我们能调整这些细菌的“对话”,是否就能改善自闭症症状?
七.研究的审慎性:我们离目标有多远?
这项研究确实令人兴奋,但研究人员也非常审慎。首先,是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只有55名儿童(25名自闭症儿童和30名健康儿童)。要确认这些细菌是否真的是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还需要在更大的人群中验证。
其次,这项研究是“横断面”的,就像拍了一张快照,无法告诉我们这些细菌变化是自闭症的原因还是结果。未来还会有“纵向”的研究,跟踪从婴儿期到童年的微生物的变化。
此外,这项创新的研究聚焦的是口腔微生物。而在自闭症的微生物研究领域,此前多是集中于肠道。口腔、肠道、甚至皮肤微生物虽然像“远房亲戚”一样有着关联,但它们的作用也不同。如同,探索者绘制“世界地图”一样,科学家也会绘制出一幅完整的“微生物地图”。
最后,研究为这一领域打开了大门。科学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能否通过补充微生物来改善自闭症症状?这些微生物又该如何选择?等等
八.启示:
这项研究不仅可能为自闭症的早期检测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工具,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微生物居民”在我们身体中的角色。口腔微生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居民”,却可能成为解锁自闭症谜团的一个“金钥匙”。更深层次地,这项研究也提醒了我们:答案往往会在最平凡的地方。就像禅宗里的一句偈语:“平常心是道。”口腔微生物们的“秘密菌语”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可能为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而对于自闭症儿童和家庭来说,这项研究无疑是一盏希望之光。它可能预示着一种更科学、更简单、更早的诊断甚至阻断的方法,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些科学。对于医学来说,这项研究也为微生物群的调节提供了新的思路:或许通过理解“菌群匹配”的奥秘,我们能为更多孩子带来改变。
未来,我们期待“科学”继续探索这座自然的“微生物之城”,解开更多关于自闭症的秘密。而每一次刷牙,除了会帮助我们预防龋齿,也是一次与这些微小的“居民”间的互动。而,这些--与我们共生的微生物,也会用自己的语言,诉说健康的故事。
参考文献:
自闭症儿童口腔微生物群的变化:揭示早期检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牙科杂志》第152卷,2025年1月,105486.https://doi.org/10.1016/j.jdent.2024.105486
来源: 紫龙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