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汉青:
突破更多“从0到1”的原创技术瓶颈
2001年,我回到家乡,扎根安徽这片创新沃土。二十余年来,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带领团队在环境保护领域攻坚克难。见证了安徽从科技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式发展,亲历了环保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加速历程,也见证了安徽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在国家和安徽省科研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团队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示范”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取得了三方面成果。一是突破水处理关键技术。励精图治,不断创新,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研发出独具特色的类芬顿催化水处理技术和装备,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原创技术支撑。二是推动成果产业化应用。发展了活性污泥颗粒化理论,设计和建造了世界上首座城市污水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工程;发明了废水厂微生物活性在线监测方法,攻克了废水厂监控与稳定运行难题,助力市政废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此外,团队也为安徽环境保护保驾护航。针对安徽水环境保护实际需求,与省内企业密切合作,将研发的技术在巢湖和淮河流域推广应用,并为安徽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环保人才,为我省的减污降碳工作作出了贡献。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战略引领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改革机制的有力支持。当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推进长三角新污染物治理联合体建设,力争为我省水环境保护提供新的科技动力。
未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殷殷嘱托,以十年磨一剑的执着,突破更多“从0到1”的原创技术瓶颈,为建设生态强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安徽日报
来源: 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