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根火柴吊起三瓶水、扎不破的气球、神奇的拱桥实验……5月13日,2025“科普大篷车+”走进乡村中小学主场活动在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举行。活动中,武汉科技馆、黄石市科技馆、鄂州市科技馆以及黄冈市科技馆,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科普实验秀和多彩的科普展品,为孩子们上了一场生动的科学课,惊喜不断的科普盛宴让现场赞叹连连。
科普实验秀 探索乐无边
“这么细的火柴竟能吊起三瓶水!太神奇了!”活动现场设置了科普实验秀环节——武汉科技馆带来科普剧《以柔克刚》、科学实验秀《拱形的奥秘》;黄石市科技馆带来科学实验秀《膜界奇力:科学魔法现象解码》。三场“科学秀”用引人入胜的趣味实验,充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科普剧《以柔克刚》中,科普辅导员化身实验室里的“小柔”和“小刚”,带领同学们探究结构的妙用。生活中那些看似柔软的物体利用巧妙的结构便能承受数倍于自身的重量,实验中以柔克刚的巨大的反差让现场高潮迭起。
科学实验秀《拱形的奥秘》则以一条项链的形状为引,开启了对拱形结构的探索,讲述了拱形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现场搭建了木拱廊桥的模型,拱形结构优秀的承载力让同学们接连称奇。
“快看,这个气球竟然没有破!”科学实验秀表演《膜界奇力:科学魔法现象解码》在表演中带来了“头顶生花”“扎不破的气球”“光剑穿气球”“马德堡半球”等趣味实验,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巧妙地融入生动有趣的演示里。
科普大篷车+展品魅力亮全场
除了精彩的科普实验表演,“武鄂黄黄”四市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还带来了近百件魅力科普展品,它们整齐地排列在邾城街第四小学的操场上,每一件展品旁都聚集着充满好奇的同学。为什么没有鼓皮却能敲响?小球为什么能在两个球拍之间来回摆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课本中的科学定义都在这里都化身为可操作、可互动的展品。孩子们围在展品前,认真观察、动手操作,不时向科普志愿者提出各种问题,现场解锁新知识。
“通过操作‘无皮鼓’,我学到了有关红外光电传感技术的知识。”四年级的学生吴晨瑞说,在体验了科普展品后,他发现很多科学知识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商场里的自动扶梯就是运用了这个技术原理。
五年级的学生程子惠说,她最喜欢的展品是“心跳与心肺复苏”体验装置,可以现场观看科普视频学习正确的心肺复苏手法,并且在人体半身模型上进行模拟操作。
现场还有机器狗和机甲大师表演(黄冈市科技馆)、民间艺人作品展示、小学生创新作品、非遗小制作以及主题科普展示牌等供学生自由体验、参观。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科协、鄂州市科协、黄冈市科协、黄石市科协大力指导,武汉科技馆、鄂州市科技馆、黄冈市科技馆、黄石市科技馆主办,新洲区委政法委、新洲区教育局、新洲区科协、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协办。
记者了解到,“武鄂黄黄四地联动 助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科普大篷车+’走进乡村中小学”系列活动,将以传统的大篷车科普为载体,充分发挥覆盖面广、流动性强、深入基层的优势,通过辅导讲解、科学实验、科普剧表演、科学探究、科普讲座、线上科普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相较去年,今年活动内容更丰富多元,形式更灵活多样,联动机制更完善,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将陆续在武汉,鄂州、黄冈、黄石中小学校举行,持续打造一个集教育性、互动性、创新性及移动性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提升武鄂黄黄都市圈青少年科学素养,助推光谷科创走廊建设,实现城乡科普资源共享。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张宇驰
摄影:刘炼
通讯员:段燕妮
编辑:陈丽萍
来源: 武汉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