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思佳 校对:高 瑞 审核:杨鹏斌

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银川市第九中学-韩雅璇-辅导老师:杨静怡

2062年,火星上空,一道暗红色的光划过天际,降落在寸草不生的火星最大峡谷“水手号峡谷”之中。从飞船中走出一位身着太空服的宇航员,她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环视四周的异星风貌,目光熠熠生辉,穿透了深邃的峡谷。

她叫韩以七,是一名宇航员,此时本应在“荧惑号”火星空间站上,对这颗赤色星球的古代生命进行考察。然而,因为哈雷彗星的回归,空间站在穿过哈雷彗星的彗尾过程中,遭遇冰陨石的猛烈冲击,空间站的维生系统被严重破坏。团队成员只好撤离空间站,乘坐逃生舱降落到火星上。可惜在降落过程中,遇上火星飓风,她和其他队员失散了。科考之旅现在变成了一次孤独的求生之旅。好在她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地球古生物学者,有能力应对这个星球赋予她的挑战。

在这颗陌生星球的首个夜晚,韩以七只能躲在逃生舱的残骸之间,仰望着火星赤红的天空,不像在地球上,抬头可见闪烁的群星,这里只有冰冷的寂静。她明白,她必须尽快找到活下去的方法,否则,她将在这个严酷的环境下化为虚无。她在心中默默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勉励自己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幸运的是,根据北斗火星导航系统的提示,中国的第一个火星全自动地面科考站“长城站”就在她迫降地点东方十公里处,那里有生存所需的物资。“长城站”仿佛是一盏明灯,指引她走向光明。

韩以七沿着北斗火星导航系统指引的方向,开始在火星荒漠中艰难地跋涉。一路上,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强烈的辐射、极端的温度和无休止的风暴。但韩以七没有放弃,她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经验,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困难。

艰难的徒步跋涉之后,韩以七终于到达了“长城站”。她坐在指挥舱里想着怎样在这荒芜星球上活下去,她摸了摸挂在脖子上的月牙形的项链,那里面妥帖地放置着一颗种子。她回想起小时候太爷爷经常给讲的种子来历的故事:韩以七的太爷爷是袁隆平先生的得意门生,当他准备回到宁夏种植杂交水稻的时候,袁隆平亲手交给韩以七的太爷爷的五颗杂交水稻种子,在赠送种子的同时,袁爷爷还说了一句话:“希望你好好地利用它们,把杂交水稻种植到全球,愿天下再无饥荒”。太爷爷只用了四颗种子就繁育出适合宁夏种植的水稻,剩下这颗种子就当作传家宝给了韩以七。

想到这些,韩以七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杂交水稻种植在火星上。于是她开始了土壤改造的尝试,韩以七倾尽所有知识,利用科考站的设备,希望在这片红色的沙漠中创造出生命。她试图将微生物引入土壤,期待它们能转化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然而,火星的环境比预想中更为严酷,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韩以七看着手中的杂交水稻种子,想起了那位历经千万次失败终将杂交水稻带给亿万人中国人的袁隆平。

她利用火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加上逃生舱残骸中的材料,用科考站“玲珑十号”微型核聚变反应堆提供的能量进行加工,得到了水和必需的营养物质。这个方法虽然复杂,但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生存下去的食物,让她能在火星上捱过最初的艰难岁月。

有一天,她在火星探测车探索火星,寻找其他队员过程中,在红色的戈壁中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化石,这块化石表面布满了像植物脉络一样的花纹。她心跳加速,用颤抖的手指轻轻地拨动化石,那冰冷坚硬的表面下,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她期待着。

她将这块化石带回科考站,用量子显微镜进行初步检查,发现化石上的细微纹理,宛如植物的细胞结构。她心中一震,想到了火星生命,这可能是一块火星植物化石。

韩以七决定深入研究,她使用科考站的分析设备对化石进行了各种检测。经过一系列对比和推理,她发现这块化石内植物DNA的结构与地球上的水稻极其相似。这个发现令她震惊,因为这意味着,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生命,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她利用这个发现,开始寻找生命的痕迹。她利用便携式基因编辑器对这个植物进行分析,寄希望于从这个植物中提取出生命的信息,创造出能在火星上生长的水稻。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韩以七终于将火星水稻的DNA拼接到杂交水稻里。接着,她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高分子聚合纳米薄膜材料,让科考站里的维护机器人利用这些材料,在科考站外面建立了一个万米大小的种植基地,她仔细地将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苗种到了火星土壤里。她看着那些在火星土壤中蓄势待发的稻苗,眼角的泪水夺眶而出。她明白,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经过五个月的时间,这些水稻终于成熟了,这些水稻不仅耐旱,耐寒,只要少量的水就能生存,非常适合在火星上种植。她看着这些着状生长的水稻,心里乐开了花。

五年后,她面向东方,看着从地球来的航天飞机慢慢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在她的背后是一片两米多高的金黄色的水稻田。韩以七大声呐喊道:“袁爷爷,我超额完成了你的梦想,将杂交水稻种到了火星上了。”她明白,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待着人类,但她坚信,只要人类敢于探索,敢于面对未知,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类的脚步。她期待着有一天,火星上的水稻会成为人类新的食物来源,火星会变成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来源: 宁夏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