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黄书包”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在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广西地质学会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主办、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广西自然资源宣传中心、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南宁市自然资源局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广西地质学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瑶乡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课,将应急防灾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中。
活动现场
“黄书包”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教育试点授牌
活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旨在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科普教育、应急演练,提升广大师生及周边群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应。
活动在极具地方民族风情的打榔舞《榔声・禾梦》中拉开帷幕,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用热情的舞蹈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本次科普活动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欧思慧在致辞中强调了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并对活动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
向学生代表赠送“黄书包”
向学生代表赠送科普图书和学具
在启动仪式上,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向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授予了“黄书包”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试点牌匾,并向学生代表发放了装有应急装备、科普手册及各类自然资源书籍的“黄书包”,鼓励他们争当“防灾减灾小卫士”。广西地质学会理事长段建宝与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总工程师刘小明一起向20名学生代表颁发了由学会精心准备的自然资源科普图书和精美的地球仪,这些承载着丰富地学知识的礼物,如同一把钥匙,将为孩子们打开一道探索地球奥秘的大门,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热情。
矿物标本展及科普讲解
活动还邀请了多位专家开展科普微课堂、案例讲解,现场还有矿物化石标本展、应急装备展示等。广西地质学会还特别准备了关于广西岩溶地貌、地质文化村建设以及天然富硒土地资源的宣传画册和展板,并向师生们讲解相关知识,生动形象地解读各类地质现象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应急避险演练环节,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迅速而规范地疏散至安全区域,有效检验并提升了师生的应急反应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避险演练
此次“黄书包”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的师生们送上了一份宝贵的防灾减灾知识“大礼包”,更探索出一条“以科普促治理、以教育强根基”的乡村防灾减灾新路径。下一步,广西地质学会将继续秉持普及地学知识、服务社会发展的宗旨,积极参与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学科普宣传活动,不断创新科普内容和方式,持续高质量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筑牢社会防灾减灾安全防线,以推动广西地质灾害防治科普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广西地质学会 黄卫仁/邓权)
来源: 探秘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