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麻醉在临床诊疗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帮你在手术或检查中减轻甚至消除疼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但很多患者在需要进行麻醉时,都会担心麻醉药物对心脏和大脑造成损害。其实,现代麻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麻醉过程中医生会采取多种手段有效保护患者心脏与大脑。
一、为什么麻醉过程中需要保护患者心脏与大脑?
麻醉是用麻醉药物让人暂时失去痛觉和知觉,药物可作用于神经系统,抑制疼痛信号的传输,使患者在无痛、舒适的状态下接受诊疗。然而,麻醉药物及其操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脏和大脑产生影响。
1.麻醉对心脏产生的影响:(1)麻醉尤其是全麻,可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如气管插管等刺激,也可导致血压暂时性升高。血压过低可导致心脏供血减少,从而诱发心肌缺血缺氧。血压过高可增加心脏负担,仍会对心脏产生影响。(2)麻醉药物和操作还可能引起心动过速或过缓,尤其对心脏基础疾病者。如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心脏泵血功能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当然,其发生率较低。(3)如丙泊酚、吸入性麻醉药物等麻醉药,可对心肌收缩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心脏泵血,如患者患有心力衰竭,可受到较大的影响。
2.麻醉对大脑产生的影响:(1)麻醉过程中血压可能降低,血压过低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当缺氧较为严重时,可造成脑损伤。七氟烷等麻醉药物还可起到扩张脑血管的作用,从而导致颅内压增加。(2)部分患者麻醉后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表现,即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麻醉药物暂时性抑制神经细胞、术中脑部缺氧以及炎症反应等有关。(3)麻醉程度过浅,患者术中知晓手术内容,容易造成心理创伤;而如果麻醉过深,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从而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二、如何在麻醉过程中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脏和大脑?
1.手术前,麻醉医生一般会对你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询问与了解,尤其了解你是否有脑梗、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史。这时,你需要如实告知医生病史,如有心脑血管问题需要如实说明,麻醉医生可根据具体健康状况进行心脏和大脑的风险评估,从而选择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案。医生常根据患者健康状态、身体情况、手术类型等,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一般局麻适合下肢手术,对于大脑与心脏的影响相对较小;全身麻醉下,医生也会选择如七氟烷、丙泊酚等对心脏与脑部负担小的药物,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维持血压稳定,维持充足的器官和组织血流灌注,保障细胞供氧。
2.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监测患者血压,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应用心电图监测了解心跳情况;血氧监测以了解呼吸和肺的功能状态。大脑监测一般使用脑电检测仪,能够判断麻醉深度,调整麻醉用药,避免麻醉程度过浅或过深。另外,一些手术过程中还引进如脑部供氧监测仪器,对患者脑氧饱和度进行监测。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调整麻醉药物,或使用降压、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对麻醉机氧气浓度进行调节,保证氧气供应,以免脑缺氧而损伤脑细胞。此外,术中体温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全身组织器官的细胞代谢,对脑和心脏影响尤甚。因此,麻醉过程中常使用保温毯等设备进行体温管理,避免体温对大脑和心脏的影响。
3.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与观察,对于出现的意识模糊、心律失常等情况,第一时间给予处理。心脏手术后一般会要求患者短期服用相关药物,改善心脏功能;脑部手术后,一般通过轻度低温,减少脑细胞受损。
总而言之,麻醉确实会对人的心脏和大脑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往往是短暂、可逆的。临床对于麻醉药物进行合理选择,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做好术中实时监测等,尽可能将麻醉风险最小化。作为患者,则应该做好配合与准备工作,保障麻醉安全。
本文作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石小云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