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中,除做好防护外,在一些工厂里,还存在其他的健康危害因素威胁着打工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是指在正常生产状况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确定的周期,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全面识别和检测,并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判定的一种技术服务活动。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六大类:一是粉尘类:如矽尘、煤尘等;二是化学因素类:如苯、铅、氯气、氨气等;三是物理因素类:如噪声、高温、振动、异常气压等;四是放射性因素类:如X射线装置、铀及其化合物等;五是生物因素类:包括布鲁氏菌等;六是其他因素:如刮研作业等。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或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可引发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中毒等疾病。
**为什么要做检测?**当然是为了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啦,除此以外,还有以下原因:第一,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第二,预防职业病的科学依据,通过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判断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如果不符合,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果治理后仍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第三,保障企业合规与员工权益,检测报告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工伤保险理赔的关键证明。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劳动者对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检测流程如何规范实施?**第一要做好前期准备。企业需明确检测范围,如存在粉尘的车间、高温作业区域等;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第二要做好现场采样及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下风向,远离排气口或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采样时段的选择: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在工作日内,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第三是实验室分析。样本需使用标准方法(如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确保数据精确。第四是报告解读。检测报告需明确列出各点位检测值、国家限值及超标情况。企业应根据结果改进防护措施,如安装通风设备、调整工艺流程等。
**常见误区与应对建议:误区一,“没有症状就无需检测”。职业病具有潜伏期,如尘肺病可能在接触粉尘5-10年后才发病。定期检测能早期发现风险,避免不可逆损伤。误区二,“检测合格即一劳永逸”。企业生产工艺或原材料变更时,需重新检测。例如,更换涂料溶剂后,可能新增甲苯或二甲苯污染源。误区三,“个体防护可替代工程控制”。******口罩、耳塞等仅作为辅助手段,优先通过工程措施(如密闭设备、隔离操作)降低危害。例如,打磨车间应优先采用湿式作业法减少粉尘扩散。
劳动者如何自我保护?一要主动参与,要求企业公示检测结果,参加职业健康培训。二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需确保与面部贴合,滤棉定期更换。三要定期体检,如接触苯的劳动者应每年进行血常规检查,噪声暴露者需监测听力变化。
**不做检测会面临什么后果?**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职业健康关乎每一位劳动者的健康及家庭幸福,用人单位作为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必须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起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职业健康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科学检测与有效干预,企业和劳动者可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真正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来源: 职业性疾病监测与监督科 邓乃臣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