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刻花鹅颈瓶
原件是1987年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是中国的稀世珍宝,绝世无双。它是的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汝窑器物,现珍藏在河南博物院。该作品根据宋代汝窑传世品器型复刻而成的,敞口细颈,鼓腹矮圈足,颈部及腹部刻折枝莲花纹,在天蓝釉的衬托下,莲花纹路若隐若现,异常静谧、深邃。
11、皇家盖碗
依据宋代传世品宫廷所用盖碗1:1仿制而成,口径12厘米,直口深腹,圈足,满釉支钉支烧,线条饱满洗练,制作极其规整,精致,充分体现了工艺的用技之精,用意之巧。盏盖、盖面隆起,子口,通体青绿釉,青中带绿,绿中带有一点蓝,如冰似玉,空明澄澈,盏盖制作甚为精妙,盖之隆起弧线圆润而柔和,器物整体内敛、沉静。尺寸大小正好可放手中把玩。器身线条的流畅,和谐、舒缓,直圈足的硬朗线条正好是对盖碗腹部圆润舒缓的一种平衡。整个茶盏,釉色幽静,质感温润,开片极具特色,典型的如螺旋状的斜开片,从视觉的欣赏、到把玩和使用,既有强烈的理性之美,又有强烈的感性之美,无不给人带来皇室特有的雍容华贵之气,极具收藏价值。
12、玉壶春
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的净水瓶演变而来的,基本型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成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流传现代,是中国陶瓷界造型中的一种经典器物。宋代汝窑玉壶春的传世品现存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该仿品手工制作,纯正的天青釉,器形饱满,线条流畅,造型精致,规整。
13、梅瓶
作品丰肩,细腰,瘦底,小口,短颈,圈足,线条流畅,作品斜开片,还带有蝉翼纹,施仿古釉使整个器物姿态优美,更具神韵。古代的梅瓶是装酒用具,小口短颈的特点用来插花,也是别有一番情趣和雅致。梅瓶始见于唐代,宋代开始流行,因造型优美,全国很多窑口都有烧制。并经元、明、清一直流传到现在,是中国陶瓷史上极具特点的造型。
14、颈(此字居中)细瓶
根据宋代传世品器型制作而成,作品撇口,细颈,鼓腹,圈足微外卷,釉色纯净,质感温润如玉,开片密集,制作规整,精致,造型简约洗练,富有宋代汝窑的神韵。
15、莲瓣纹碗
——该作品是宋代汝窑传世品中的经典器型的复刻品,敞口,弧腹,卧足。釉色为青绿釉,温润如玉,清丽脱俗,造型婉转柔和。碗外壁浮雕三层莲瓣纹,叠压层次清晰,刀工犀利流畅,极其规整。该仿制品刻工和宋代莲瓣纹碗的传世品的工艺相比更加规整精致。
16、莲瓣纹钵
根据宋代汝窑传世品器物复刻,作品敛口,弧腹,满釉支烧,釉层光润,开片密布,釉色纯正,外壁刻有三层莲花瓣,造型立体生动,青翠如玉,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和工艺制作水准。
17、双耳炉
传世经典造型,为皇帝祭天地时的礼神之器,是沟通天、地、人之神器,亦可镇宅调风水之用。该作品施天青釉,器型规整,做工精致,沉稳大气,器身凸起的若有若无的弦纹凸显出手工拉坯走泥的机理,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被河南博物院永久收藏。
18、 中华和瓶
中华和瓶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作品,作品由两个经典的陶瓷造型“玉壶春”连体而成,两个等体量的造型,寓示着连心、平等;腹部相连并且相通,寓示着交流与平衡;瓶口两边装饰的龙耳,寓示着权威、至尊及诚信。两瓶之间的空间正好是“❤”的造型,作品的每个细节都突出了作品的“平等、交流、合作、共赢”设计创意。《广雅》言,“和、谐也”。“中华和瓶”正是汇集了中华民族“和”的千年文化,饱含了中华民族的处世智慧,昭示了中华文化“德治天下,德惠天下”的永恒主题。
作品施天青釉,凸显了沉稳和大气,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华文化符号”。现被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台北市政府,河南博物院、河南艺术馆、汝瓷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作品数十次被选为省礼、国礼,被外国领导人及政要收藏。。2018年4月,获第十三届中国文交会工艺美术奖金奖。
19、莲韵
作品施天蓝釉,器型饱满硕大,沉稳、大气,器盖采用透雕的技法,刀工犀利流畅,自然细腻,用缠枝莲将整个器盖缠绕,莲花的韵味呼之欲出,汝瓷的纯净天蓝釉及特殊细密的开片将整个器型衬托的幽静、高贵、典雅,该作品2019年荣获了第八届中国陶瓷“大地奖”特等奖。
20、律动
作品天青釉,器型规整,制作难度极大,圆足、圆口、折肩内收,折肩上三道弦纹与口部、折肩纹、腹底纹、底足纹形成六个圆。汝瓷天青釉的自然流动,使六个圆微现红晕,匠心与天工之美融为一体,恰如律动的美妙音乐旋律。该作品获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百花杯”的金奖。
来源: 王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