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国陶瓷对世界陶瓷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中国陶瓷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很大,在文化发展和制瓷技术方面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翻译成英文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在唐代,中国瓷器就作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东销日本,西销印度、波斯以及埃及。到了北宋和南宋,对外贸易都大幅增加,来中国通商的有50余个国家,瓷器仍是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所经各国必有瓷器交易,外国人对中国瓷器视如珍宝,纷纷到中国大量采购。清代初期到中叶已经影响并销售到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各国。世界各国都纷纷学习中国制瓷技艺,陶瓷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中国瓷器的出现不仅改变着国人的生活,同时也极大影响着世界各国生活及文明的进程,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中国制瓷技术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答:世界各国的瓷器发展都比中国晚的多,中国瓷器自公元7世纪传到世界各国后,埃及、波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都竞相模仿,所制瓷器的风格,能不同程度的看出受中国瓷器的影响,1470年前后,威尼斯人学会了中国的制瓷工艺,制作出了半透明瓷器,公元十七世纪,法国、荷兰、德国、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先后仿制制作瓷器成功,特别1712年到1722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神父曾两次到景德镇大量搜集了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和详细材料,拿回国,反复学习、模仿中国的制瓷技艺,最终仿制成功,法国制瓷技艺的掌握,对欧洲瓷器的制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东方,朝鲜更能仿制出越窑、汝窑、磁州窑、龙泉窑等各窑口的瓷器制品,十五世纪,中国的制瓷技术由朝鲜传到日本,日本的制瓷工艺受中国影响巨大,能大量的制作各种各样的瓷器,而且一直影响到现在,从日本的制瓷工艺和风格来看,能明显地看出中国瓷器的痕迹。越南、泰国也汲取了中国的制瓷经验,甚至还招聘中国陶瓷匠人,制成仿元、明时期龙泉青瓷及磁州窑、青花瓷等。这些国家在仿制中国瓷器,学习中国制瓷技术同时,也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文化、审美、需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在早期瓷器的工艺制作技术及造型和纹饰等方面,很容易直接或间接的找出中国瓷器的痕迹,特别是朝鲜的高丽青瓷和中国的瓷器器型、釉色、质感、装饰都非常相像。所以说,中国制瓷技艺的发明和使用及推广为人类的制瓷业的发展及文明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8、陶和瓷的区别是什么?
答: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但陶和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基本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1)胎 陶器的胎料一般是易熔性黏土;瓷器的胎料大多是高岭土。(2)釉 陶器一般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均施有高温釉。(3)温度 陶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800-1100摄氏度;瓷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1300摄氏度;(4)吸水率 陶器因烧成温度低,胎质疏松,吸水率很高;瓷器因烧成温度高,则胎体致密坚实,吸水率较低。(5)叩击声 陶器敲击时声音沉闷;瓷器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
9、陶器为什么要施釉?施釉有什么好处?
答:施釉是瓷器制作烧制的一种工艺,是指在成型的陶器坯体表面施以釉桨的过程。施釉的目的在于改善坯体的表面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同时增加产品的美感,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
10、汝瓷的历史渊源是怎么样?
答:汝瓷始于唐,兴于宋,位于中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有“汝窑为魁”的美誉。北宋时期,定窑瓷器有相当多数量供宫廷御用,到了北宋晚期大观年间,北宋皇帝宋徽宗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于是出现了专门制造汝瓷的窑场。虽然烧造时间短暂,仅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但汝瓷以玛瑙为釉,不计工本,精益求精,质地精良,釉面纯净,蕴润如玉,器型规整精巧,简洁大气,工艺高超等特点,很快博得宫廷的青睐,成为诸多名瓷中的极品,迅速成为五大名窑之首,确立了汝窑至高无上的地位。汝窑专为宫廷烧制,严禁民间烧造,捡退的残次品就地打碎深埋,故而,汝瓷贵比商彝周鼎,到南宋时已近尤难得。因为汝瓷技艺高超,影响巨大,各地窑口纷纷争相仿烧,从此改变了自唐代以来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烧造格局。汝瓷简洁、洗练之风,改变了大众的审美,重新确立了中国的美学典范,汝瓷的技艺,包含的丰厚文化内涵一直延续并影响到现在。遗憾的是,汝瓷的兴盛时间较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工艺失传,自南宋、元、明、清诸代直至民国都曾努力仿烧,但均与北宋汝瓷的水平相去甚远,均以失败告终,以至于流传有这样一句话:“仿汝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根据周总理的批示“恢复历史名窑”的烧制,汝州的汝瓷工匠开始恢复烧制汝瓷,1958年,豆绿釉恢复烧制成功,1983年,天蓝釉恢复烧制成功,1988年,天青釉、月白釉逐一恢复烧制成功,至此,汝瓷这一世界瑰宝以历久弥新的面貌重新演绎时代美学,绽放独特的魅力。
来源: 王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