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是**“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题是“让吸入治疗惠及每一位患者”。哮喘,全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只有广泛普及哮喘防治知识,推广规范化治疗,才能提高控制率。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呼吸系统疾病,我国20岁及以上哮喘患者总数已达4570万人,其中,重度哮喘患者约有302万。重度哮喘急诊就医频率和住院频率分别为轻中度哮喘的15倍和20倍,大部分重度哮喘没有被有效控制,急性发作频高。患者急性发作时常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发生,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在这些患者中,55%—70%的人处于控制不佳的状态,会引发急性发作;如果长期控制不佳,则会引发更频繁的急性发作和显著的肺功能下降,患者日常活动也因此受到限制。

每年的春夏季节交替都是哮喘的急性高发期。这是由于4、5月份,全国多地树木植物陆续进入飞絮期,加之此时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大,多地呼吸科门诊哮喘就诊扎堆。

哮喘患者常伴随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哮喘具有遗传倾向性。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儿童哮喘有显著影响,包括哮喘、变应性鼻炎、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等。有数据显示,父母中一方患有哮喘,儿童患哮喘的几率较其他儿童高2~5倍;父母双方患有哮喘,儿童约有50%的哮喘发病几率。但哮喘并不仅仅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规范用药、定期监测和提前干预,大多数哮喘患者可以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甚至实现临床治愈。哮喘的长期管理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参与。

【用药稳、监测勤、预防早 科学防控哮喘三步走!】

01 用药稳——规范用药,不要随意停药

  • **哮喘的本质是慢性炎症,需长期控制。**哮喘并非单纯的“气喘”,而是由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疾病,患者即使没有咳嗽、胸闷等明显症状,炎症仍可能持续存在。若擅自减药或停药,可能加重炎症,导致气道重塑、肺功能不可逆下降,甚至突发致命性哮喘。因此,无症状≠痊愈,即使哮喘症状消失,也不能自行停药,需经医生评估后逐步调整治疗方案。

  • **消除“激素恐惧”,科学使用药物。**许多患者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存在误解,实际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气道,所需剂量较小,全身副作用较少;长期吸入临床推荐剂量范围内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基本药物,规律使用可有效减少急性发作,避免肺功能不可逆损伤。

  •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 - 选择雾化吸入或储雾罐吸入,确保药物有效沉积。家长注意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
孕妇 - 哮喘控制不佳可能影响胎儿,应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
老年人 - 注意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症、青光眼等。

02 监测勤——定期检查,客观评估病情

哮喘患者的主观症状感受与真实病情可能不一致。肺功能检测能客观反映气道阻塞的程度,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当前治疗是否有效、预测未来急性发作风险、调整药物方案,以及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03 预防早——规避诱因,养成良好习惯

所有哮喘患者都可能出现哮喘急性发作,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可以通过多种预防措施来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

  • 环境控制,远离过敏原。
    **室内:**注意通风。定期清洗床品,除螨防螨。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霉菌滋生。禁烟,远离油烟、蚊香等烟雾刺激。
    **室外:**雾霾天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佩戴口罩。花粉季节开车时要关车窗,回家后冲洗鼻腔。

  • 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推荐运动:**游泳、快走、瑜伽等运动可改善肺活量。
    **避免剧烈运动:**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跑步易诱发运动性哮喘,可以遵医嘱在运动前预吸急救药。

  • 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接种疫苗:**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D,减少摄入高糖加工食品,可以改善免疫力。

  • 缓解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焦虑、压力可能诱发哮喘,可尝试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缓解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有助于哮喘的控制。

信息来源 | 健康中国、BRTV新闻

来源: 北辰医院资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