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机器人大脑”的控制器
是机器人的“智慧”来源
位于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的
浙江科聪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科聪”)
正是移动机器人控制领域的引领者
日前,科聪已经顺利完成由西湖科创投独家投资的A2轮融资,总额千万元,将主要用于产品技术持续创新和X-Robot西湖研测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大,实现新年复工复产“开门红”。
2024年10月,紫金港科技城迎来里程碑时刻——“中国云谷”正式启动建设。这座以“智算云”为核心的产业新地标,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入驻,科聪便是其中之一。站在崭新的西湖智造基地前,科聪总裁陈健难掩自豪。
这里将年产10万套控制器,推动“工业上楼”从概念走向规模化。
紫金港科技城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创新心脏”,近年来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与智能制造三大赛道,培育出多个高能级产业链。科聪的回归,不仅是企业战略布局的一环,更是一场“浙大系”企业与母校的科技重逢。
科聪扎根紫金港,既是为了共享这里的创新生态,也是为了让团队在杭州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
初创企业可获200万元启动资金,成长型企业享受500万元研发与租金补贴,龙头企业则获得更大力度的资源倾斜……为护航“中国云谷”建设,紫金港科技城推出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我们希望通过精准服务,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在创新路上‘轻装上阵’。”**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机器人发展赛道上,技术是永恒的“护城河”。科聪核心团队来自国内自动化的龙头企业——中控技术。自2015年成立以来,科聪便自主研发了国产控制系统内核,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目前科聪产品可实现±0.1°的角度控制,实验环境导航精度更突破至±1mm,精准的运动控制能力和行业领先的自主导航技术让国际竞争对手侧目。
“精度差1毫米,订单可能就丢了。”总裁助理杨剑剑回忆道,在一次某仓储项目中,客户要求企业现场比拼自动叉车的导航精度,科聪凭借在复杂环境中稳定的毫米级表现,最终成功拿下订单。“实验室数据是理想化的,而真实工厂充满变量,光线变化、货物遮挡、地面震动……我们的优势在于用海量场景数据和AI迭代训练,让技术经得起实战考验。”
如今,科聪的产品已覆盖叉式移动机器人、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主流市场,其自主研发的图形化开发平台更颠覆行业传统。客户可通过模块化“搭积木”方式,将机器人组装周期缩短50%。“标准化硬件接口+自主编程内核,让智能制造的门槛大幅降低。”陈健表示。
翻开科聪的客户地图,1500余家合作企业遍布亚、欧、美三大洲,涵盖仓储物流、汽车制造、3C电子、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在国内,超2000台搭载科聪控制器的移动机器人正高效运转。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对研发的极致投入。科聪团队研发人员占比高达67%,近三年营收与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0%。同时,科聪的“出海”战略加速推进。
我们要将中国智控技术推向国际,让全球看到中国制造的硬实力。
“让移动机器人服务人类”,是科聪始终坚守的初心。为实现这一愿景,科聪不断拓展技术边界,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递上更多“科聪方案”。“未来,机器人将渗透到更多生活场景中。而科聪要做的,就是为每一台机器人装上最聪明的‘大脑’。”科聪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紫金港科技城内的浙江大学实验室,到全球智能制造舞台,科聪用9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华丽蜕变。在技术制胜与生态共赢的双轮驱动下,这家西湖企业正以自主创新之笔,书写智能时代的中国方案。
来源: 西湖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