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案例:新新的求诊经历
河北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近日接诊了一位特别的女孩——新新。10 岁的她,身高仅 142 cm,体重却达 100.8 kg,BMI 高达 49.99 kg/m²;更奇怪的是,她的手脚看起来像 2—3 岁孩子的大少。
回顾病史,家长反映:
• 新生儿期:喂养困难,肢体肌张力低,4 个月仍无法抬头;坐、爬、行走等运动发育明显滞后。
• 2 岁后:开始出现难以抑制的“暴饮暴食”,永远吃不饱;与此同时,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
• 外貌特征:身材矮小、中央肥胖(腹部尤为明显)、手脚细小,伴有杏仁眼、小下颌等典型面容。
此前曾在外院就诊,误以为是脑瘫,采用喂养及康复训练,疗效不佳。直到基因检测发现,第 15 号染色体 q11.2–q11.3 区域父源基因缺失,确诊为普拉德–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因诊断与治疗相对较晚,新新已并发糖代谢障碍、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甚至肺动脉高压。
二、什么是普拉德–威利综合征?
普拉德–威利综合征(PWS)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神经行为疾病,主要由于 15 号染色体 paternally expressed 区域基因缺失或功能失常所致。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三低两高一发育迟缓”:
1. 肌张力低下 —— 新生儿期表现最明显,常出现喂养困难、吸吮无力。
2. 智力及运动发育迟缓 —— 婴幼儿期爬行、走路、语言等发展延后。
3. 性腺发育迟滞 —— 青春期时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缺失。
4. 食欲亢进与肥胖 —— 儿童期开始出现难以满足的饥饿感,常伴“暴食–饱腹”循环,导致严重肥胖。
5. 行为及情绪障碍 —— 学龄期易出现脾气暴躁、强迫性行为,有时甚至自残。
若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进一步出现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精神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诊断与治疗要点
1. 早期识别
○ 新生儿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者,应警惕 PWS 可能;
○ 2 岁左右开始暴食,伴典型面容(杏仁眼、小下颌、细小四肢)时更应及时就诊。
2. 基因检测确诊
○ 通过 DNA 甲基化分析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出 15q11.2–q11.3 区域父源基因缺失或功能缺陷。
3. 生长激素(GH)治疗
○ 推荐在 3–6 个月左右尽早启动 GH 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身高,还能:
▪ 降低体脂率、改善代谢指标;
▪ 减轻心血管风险;
▪ 提升运动协调及社会适应能力。
4. 综合管理
○ 营养与运动:制定个体化低热量、高蛋白饮食方案,结合监控下的适度运动;
○ 行为干预:心理支持、行为矫正,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 多学科团队:内分泌、营养、康复、心理等多专业协作。
四、给家长的温馨提示
• 定期监测:关注孩子身高、体重及发育里程碑,若出现异常生长或“总吃不饱”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 及早干预:一旦诊断为 PWS,抓住“黄金窗口”开展生长激素及综合管理,获益最大。
• 长期陪伴:该疾病需终身管理,家庭与社会支持同样关键,帮助孩子提升生活质量。
新新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那些看似“贪吃又肥胖”的孩子,不要简单贴上“挑食”“管不住嘴”的标签,更要警惕潜在的遗传代谢疾病,早点诊断、早点治疗,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健康、更有希望的明天。
来源: 冀医健康科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