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由气道炎症(如慢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泡结构破坏(如肺气肿)引起。全球40岁以上慢阻肺发病率已高达9%至10%,中国患者人数超过1亿。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大约每8个人中就有1人是慢阻肺病人。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建议慢阻肺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肺功能检测,慢阻肺患者为什么要做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慢阻肺患者怎样提高肺功能?

1.慢阻肺患者为什么要做肺功能?

诊断与病情评估: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通过测量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等指标,能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气流受限及其受限程度。若FEV₁/FVC<70%,可确定存在持续气流受限,结合临床症状等,可明确诊断为慢阻肺。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根据 FEV₁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可对慢阻肺病情进行分级。如 FEV₁占预计值百分比≥80% 为轻度,50%≤FEV₁占预计值百分比<80% 为中度,30%≤FEV₁占预计值百分比<50% 为重度,FEV₁占预计值百分比<30% 为极重度,从而了解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

预后评估:肺功能状况是评估慢阻肺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肺功能损害越严重,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越明显,生活质量越低,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越高,预后也越差。

2.什么是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用相应的仪器对肺的通气及换气功能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吸气和吹气等动作,使用相应的仪器对肺及气道进行检测。肺功能检查是对慢阻肺患者早期发现和进行治疗中判断其气流受限的重要客观指标,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对患者呼吸系统通畅性以及肺容量大小等进行检测,有利于早期检出肺部或气道病变,同时也可对病情程度有效评估,判断药物治疗效果。

3.肺功能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通气功能---通常需要几分钟,测定的是进出肺的气体量及频率。检查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呼吸(正常、缓慢、快速、用力)。

肺弥散功能测定---测定气体(如氧气)能以多大程度地从肺向血液中扩散。

支气管舒张试验---需要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约20分钟后再次进行相似的吹气检查,以检测气道对这类药物的反应。

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量和判断病人吸入支气管激发剂(氯醋甲胆碱/乙酰甲胆碱)后出现的气道高反应性,通过逐渐增加吸入刺激药物的浓度,并根据吸入药物前后的肺功能对比得出实验结果。

4.肺功能检查前要做哪些准备?

1、检查前2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检查前静坐15分钟,待呼吸平稳后再进行检查

2、检查前患者如果存在呼吸困难,应及时告知医生,此时患者不能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

3、检查前患者可以先进行“吹气”练习,可以捏住鼻子后练习吹蜡烛,或者在面前用手拿一张纸练习吹气。(吹气练习非常重要)

作者:黄杰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来源: 健康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