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影响着约10%的世界人口。其中,糖尿病是导致CKD的主要原因之一,约30%-50%的CKD患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伴有肥胖,肾脏病进展的风险更高。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高危人群对于延缓CKD的进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作为一种无创的血管健康评估指标,逐渐被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筛查。本文将解读一项最新研究,探讨ABI与T2DM患者CKD进展之间的关系。

踝臂指数是什么?

踝臂指数(ABI)是通过比较踝部和上臂的收缩压来评估外周血管健康的一个指标。具体计算方法是:用踝部的较高收缩压除以上臂的平均收缩压。ABI的正常范围通常为1.00-1.40。低于1.00的ABI可能提示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而高于1.40的ABI可能与血管钙化有关,常见于糖尿病和CKD患者。

研究背景

尽管ABI已被广泛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其与糖尿病患者肾脏病进展的关系尚不清楚。此前的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缺乏对ABI随时间变化的长期观察。针对此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最近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杂志。研究结果表明,在T2DM且伴有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中,较低和较高的平均ABI(即使在临床正常值范围内),以及较低和较高的ABI年变化率,均显著增加发生CKD的风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侯凡凡院士和秦献辉教授为该文的通讯作者。

研究设计与参与者

研究共纳入3,631名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均为T2DM患者,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²,身体质量指数(BMI) ≥25kg/m²。研究的主要暴露变量为平均ABI和ABI的年变化率,通过4年内的年度ABI测量值计算得出。研究的主要结局为CKD进展,定义为发生eGFR<60 mL/min/1.73 m²且较基线下降≥30%,或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要维持性透析)。

研究结果

在中位随访10.1年后,共有1,051名参与者出现CKD进展。研究发现,平均ABI与CKD进展之间存在反J形关系,即较低(<1.17)和较高(≥1.17)的平均ABI均与CKD进展风险增加相关(图1)。具体而言,当ABI<1.17时,ABI每降低1个标准差(SD),CKD进展的风险增加23%(HR=1.23,95% CI: 1.06-1.42);当ABI≥1.17时,ABI每增加1个SD,CKD进展的风险增加10%(HR=1.10,95% CI: 1.00-1.22)。

图1:平均ABI与CKD进展风险的关系

此外,ABI的年变化率也与CKD进展存在反J形关系。当ABI的年变化率低于-0.007时,ABI的年下降每增加1个SD,CKD进展的风险增加37%(HR=1.37,95% CI: 1.12-1.66);当ABI的年变化率≥-0.007时,ABI的年增加每增加1个SD,CKD进展的风险增加13%(HR=1.13,95% CI: 1.03-1.24)。

图2:ABI年变化率与CKD进展风险的关系

研究意义

本研究揭示了ABI及其变化率与T2DM患者CKD进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即使在临床上认为“正常”的ABI范围内,较低或较高的ABI值仍与CKD进展风险增加相关。此外,ABI的动态变化(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也与CKD进展风险增加有关。这提示我们,ABI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血管健康指标,其随时间的变化也能反映潜在的肾脏病风险

对于T2DM患者,尤其是伴有肥胖或CKD风险的患者,定期监测ABI及其变化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肾脏病进展的风险。医生可以根据ABI的变化趋势,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如血糖、血压、肾功能等),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策略,延缓CKD的进展。

结论

本研究通过长期随访的数据分析,证实了ABI及其变化率与T2DM患者CKD进展之间的显著关联。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ABI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干预ABI相关的血管健康问题来改善T2DM患者的肾脏病预后。

参考文献

Liu M, Zhang Y, Zhang Y, et al. Longitudinal Patterns of Ankle-Brachial Index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Progression of CKD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Elevated Body Mass Index. Am J Kidney Dis. 2025;85(1):36-44.

编辑| 伍逸婷 陈丹

审核| 秦献辉 张园园

来源: 肾脏健康促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