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科普甘肃”系列丛书编委会议在兰州召开。

省政府副省级领导、省科协主席张世珍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勇平,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包俊宗,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勾晓华,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永成出席会议。

会上,甘肃科技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朱黎明介绍了“科普甘肃”系列丛书编撰背景及实施情况;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研究院生态工程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科普甘肃”系列丛书作者陈广庭,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科普甘肃”系列丛书作者王水献对创作的地理科普图书《陇东黄土高原》《渭河上游谷地》《陇南山地》《甘南草原》创作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与会人员对编辑出版“科普甘肃”系列丛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本书编委会副主任杨永平院士表示,该套丛书的编撰出版对推动科学普及、传承地域文化、服务地方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和作用。他说,省科协牵头组织这一科普工程,以地理学为基础,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全面系统推介陇原地理,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他建议,“科普甘肃”系列丛书要在内容优化、表达方式、传播推广上持续发力。在内容优化上,要进一步突出科学性与时代性。在表达方式上,要进一步增强科普性与传播力。在传播推广上,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与覆盖面。兰州大学将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与省科协、编委会及全体作者同心协力,共同将丛书打造成为兼具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精品力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服务甘肃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张世珍指出,此次“科普甘肃”系列丛书的编纂,既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科学普及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重要工程,更是彰显文化自信、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创新举措。

会议要求,“科普甘肃”系列丛书作为我省贯彻落实新修订《科普法》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科普三化”中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各位编委要高起点谋划、尽职尽责,编撰精品科普图书;出版单位要在科学传播、图书风格、装帧设计上集思广益。要打好丛书出版头阵,为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营造科普创作氛围;要纲目结合,做好插图采集和使用,做到图文并茂;要承前启后,精心组织,高质量出版“科普甘肃”系列丛书。

记者从省科协了解到,“科普甘肃”系列丛书分为地理卷、创作卷、人物卷三个大系。地理卷丛书立足甘肃特色、科普导向,从不同维度分区域系统梳理了甘肃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人文特色、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数据翔实,兼具学术性、科普性与可读性,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创新之作。

来源: 甘肃科技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