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知时节

“雨生百谷,润物无声”,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寒潮终结、雨水丰沛。此时气温回升加速,但昼夜温差大,南方多地已进入“回南天”,湿气氤氲,人体易感困倦、脾胃失调,甚至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中医认为,谷雨养生应以“健脾祛湿、疏肝护消化”为核心,为夏季健康打下根基。

健脾祛湿,护肝助运化

(1)饮食调养:甘淡入脾,祛湿为要

多吃“天然祛湿药”:薏米、赤小豆、山药、茯苓等,可煮粥或煲汤,帮助排除体内湿气;推荐经典药膳 粉葛赤小豆鲮鱼汤(粉葛清热生津,赤小豆利水,鲮鱼健脾),适合脾虚湿滞者。

时令食材护肝脾:香椿(抗菌消炎)、韭菜(温中补虚)、菠菜(疏肝养血),顺应春末升发之气。

(2)运动起居:温和升阳,防潮防敏

动则生阳,忌大汗:选择太极拳、瑜伽、散步等舒缓运动,避免过度耗气。每天步行6000-10000步,促进气血循环。

早睡早起,防“倒春寒”:顺应日照延长调整作息,早起半小时晨练,午间小憩30分钟补足精力。

居家防潮,远离过敏原:潮湿天气勤通风、晒被褥;花粉季外出戴口罩,过敏性体质者减少接触毛絮。

(3)情志调摄:疏肝解郁,忌躁怒

春属木,与肝相应。情绪波动易致肝气郁结,可多听舒缓音乐、踏青赏花,或饮用玫瑰花茶(疏肝理气)调节心情。

中医助消化妙招:穴位与艾灸

(1)按揉足三里

膝眼下3寸,每日按压3分钟,增强脾胃功能,缓解腹胀;

(2)艾灸中脘穴

肚脐上4寸,艾灸20分钟,温中健脾,改善食欲不振;

(3)摩腹促运化

睡前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促进肠道蠕动,助消化。

谷雨养生新挑战

(1)体质分型调理

脾虚湿重者:多食山药、冬瓜,避免生冷;

肝郁气滞者:饮用薄荷茶,按揉期门穴疏肝;

湿热内蕴者:绿豆薏仁汤清热利湿。

(2)过敏与消化并防

花粉季叠加湿气,过敏体质者易出现鼻敏感、皮肤瘙痒,同时需注意脾胃虚弱。推荐玉屏风散茶(黄芪+白术+防风)增强免疫力,兼顾护脾。

谷雨寄语

春末雨润,正是调养脾胃、祛湿排浊的黄金期。煮一碗薏仁粥,揉一揉足三里,让身体轻盈如新芽,迎接盛夏的蓬勃生机。

来源: 小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