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点工作,其中,杂草为害是影响作物单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对冬小麦田杂草大穗看麦娘的防控效果,助力全省小麦单产提升,2025年4月10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邢台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植物保护检疫站、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在邢台市南和区组织召开冬小麦田抗性杂草大穗看麦娘防控及除草剂药害治理技术观摩培训会及科普活动。

大穗看麦娘是河北省邢台地区冬小麦田主要杂草之一,随着除草剂的多年连续使用,近年来,南和区、沙河市等地大穗看麦娘对除草剂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生产上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导致大穗看麦娘发生危害日益严重,在防治效果较差的田块可以造成小麦减产20%左右,重度危害田还导致小麦倒伏,严重影响机械收获。农民为了提高防效,盲目加大除草剂用药量,不仅容易对小麦出现药害,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也造成严重风险。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高效、安全的抗性杂草大穗看麦娘防治技术,以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针对这一生产需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袁立兵博士团队,经过大量试验,初步建立了冬小麦田抗性杂草大穗看麦娘防控及除草剂药害治理技术,进一步明确了50%异丙隆悬浮剂150毫升/亩+4%啶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毫升/亩,在冬前茎叶喷雾使用,对抗性大穗看麦娘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对小麦安全。在邢台市南和区开展示范,并组织观摩培训及科普宣传活动。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联合邢台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植物保护检疫站积极解决群众的生产难题。培训会上,袁立兵博士详细介绍了抗性杂草大穗看麦娘的危害情况、技术研发经过及该技术应用效果。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香菊研究员表示,示范的抗性杂草大穗看麦娘高效安全化学防治技术,显著提高了杂草防治效果,降低了除草剂药害风险,应用效果良好,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河北省植保站这些年,重点关注、重点防控的是小麦扬花期前后的一喷三防,但是不管冬前除草,还是春季小麦拔节前的除草,其实对小麦的产量影响非常的大。现在好多田里的节节麦跟小麦一样多,有些试验田里,小麦地里绿草成荫,看不见小麦。所以小麦杂草的防控非常重要。今天各市、各县的站长回去把这个方案一定要大力地、科学地推广。” 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张进文副站长表示,该项技术实用性强,对于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要求邢台市各县植保站认真学习,并进行推广利用。

杂草防治领域专家李香菊研究员、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副站长张进文、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所长郭庆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研部副部长李耀发、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负责人马春红研究员、邢台市及各区县植保部门负责人、新型规模化经营主体代表等100余人在示范现场看到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活动旨在通过该技术科普宣传,加速该技术的落地推广,提高邢台市各区县对抗性杂草大穗看麦娘的认识水平和科学防控能力,为邢台市提高小麦单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宣传了冬小麦田抗性杂草大穗看麦娘防控及除草剂药害治理技术、高效生产、病虫害防控等科普知识,植保系统将重点关注小麦扬花期后病虫害防控的一喷三防,进一步推广应用新技术,为河北省的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及单位

袁立兵 博士/研究员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马春红 研究员 /负责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基地

来源: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