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及肺部高分辨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肺结节。但是因为认识不足,很多人对此吃不好、睡不好,惊慌不已,觉得肺结节是不是特别严重,甚至觉得自己得了肺癌。
其时,发现了肺结节,大家切莫惊慌,要弄明白肺结节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得了肺结节该怎么办?
一、肺结节是什么?
一般来说,肺结节是影像学上(X线或CT)表现为最大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较肺实质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通俗的说,肺结节就是肺里面长的疙瘩,在影像学上密度比周围的肺组织密度高。
临床上一般多关注肺结节的大小和密度两个方面。根据大小,最大直径≤5mm的称为微小结节,最大直径5-10mm为小结节。根据肺结节的密度又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样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
二、肺结节是怎么形成的?
肺结节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抽烟:长期抽烟是肺结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2、环境因素:比如长期接触粉尘、石棉及放射性物质等,也可能出现肺结节;
3、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特别是长期的慢性感染之后,炎症刺激可能会出现肺结节;
4、遗传因素:有些人因为遗传因素,肺结节的发生率会高一些。
而中医学认为肺结节的形成主要由情志因素、外邪侵袭、素体亏虚等所致,其发病与气、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相互搏结有关。
三、得了肺结节该怎么办?
1、实性结节:
直径≤4mm:没有危险因素的(如长期抽烟、家族史等),不用管;有危险因素的年度复查胸部CT。
直径4-6mm:没有危险因素的,常规年度复查;有危险因素的应在6-12个月复查,如果没有变化,则在18-24个月再次复查,然后转为常规年度复查。
直径6-8mm:在2年内应在6-12个月复查,如未发生变化,则改为常规年度复查;有危险因素的在最初3-6个月复查,随后在9-12个月复查,其后每6个月复查,如果2年后没有变化,转为年度复查。
直径>8mm:恶性的可能性较高,医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及治疗方案。
2、磨玻璃结节:
直径≤5mm:首次6个月后复查,随后年度常规复查;
直径>5mm:首次3个月后复查,如无变化,则年度常规复查;如果直径>10mm,恶性可能性大,需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及治疗方案。
3、部分实性结节:
直径≤8mm:3、6、12和24个月分别进行常规复查,如无变化转为年度常规复查;另外如果结节增大或实行成分增多,通常提示为恶性,需由医生评估后进一步治疗。
直径>8mm:3个月复查胸部CT,同时由医生评估后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切记,以上所说的这些仅仅是个参考意见,具体怎么处理,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听从专业医生的安排。
四、小结
如果体检发现了肺结节,不论大小,最好赶紧找医生咨询,医生会根据结节的情况和自身身体状况综合评估,制定后续检查及治疗方案,千万不要胡思乱想或者讳疾忌医。肺结节者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好好配合医生治疗和复查,这样就能从容的应对肺结节,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了解肺结节,做到心中有数,不再害怕和惊慌。
来源: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