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蚊子似乎特别懂得享受经常在我们的耳边唱着歌,你以为蚊子只是嗡嗡烦人?No!它们是携带登革病毒的“冷血杀手”!我们一起来看看校园里的“隐形刺客”--登革热,我们校园的各位玩家又是该怎么与它过招。
病毒的属性
必杀技:高热(39℃+)、全身肌肉骨头痛(眼眶痛特别明显)、皮疹(严重会叠加出血),发病前期某些病人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食欲不振)。
传播的利器: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专挑积水区开“产房”。
弱点:怕干燥!怕清理!怕被科学灭杀!
校园防蚊战术,启动三级防御系统
一级防御:抄家行动——端掉蚊子的“老巢”,目标是让蚊子的“娃”活不过一集!
战术打法:
①每周扫荡:花盆托盘、垃圾桶、排水沟、废弃瓶罐、树头、饮水机积水区(扼杀蚊子产卵的容器)。
②魔法攻击:往积水里丢“生物炸弹”(苏云金杆菌,对蚊子幼虫一击必杀)。
③地形改造:轮胎打孔、容器倒扣,让积水“瞬间蒸发”。
④改变绿植养育方式:建议教室职工区将水样绿植(如富贵竹、万年青等)改为沙土养;植物园/小花园定期除草。
⑤定期消杀: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消杀公司对校内环境进行消杀。
二级防御:物理屏障——打造“无蚊结界”
①宿舍神器:倡导学生/教职工晚上就寝悬挂蚊帐(物理防御值满99%),有条件的学校安装纱窗。
②户外活动:倡导学生/教职工浅色长袖+长裤,涂抹驱蚊喷雾,避开蚊子“双排时间”(日出后2h/日落前2h)。
三级防御:全员雷达——疫情监控不掉线
校医及班主任任务:发现发热、“三痛”、“三红”症状学生立即触发警报,指引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一步确诊,出现病例后,配合相关专业机构进行紧急灭蚊和病例隔离。
玩家守则:学生/教职工出现疑似症状?速速就医+报备出外行程轨迹。
家庭防蚊:家中水培植物每周换水,避免堆放废旧杂物。
出行防护:外出游玩时使用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成分的驱蚊剂。
及时就医:发热伴皮疹、肌肉痛等症状,务必尽早就医并告知旅行史,一旦确诊,配合疾控机构住院隔离或居家隔离。
别听信谣言!
谣言1:“脏水才有蚊子,我家矿泉水瓶很安全!”
真相:蚊子是“洁癖党”!清水才是产卵VIP区(花瓶、饮水机盘、瓦罐)。
谣言2:“被咬后涂风油精能防登革热!”
真相:风油精≈心理安慰剂,防叮咬≠防病毒!关键在灭蚊+清积水!
谣言3 “被蚊子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得过登革热就能终身免疫,熬熬就过了”
真相: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感染一种后仍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别,登革热重症出血型,严重可致命。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WHO).登革热防治指南(2023版)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登革热防控技术方案(2021版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2022年)
4、粤卫办〔2015〕20号关于印发广东省登革热防控专业技术指南 (2015年版)
作者:佛山市顺德区大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雪娴 主管医师
图片来源均是作者拍照原图
来源: 健康生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