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景观简化”?

“景观简化”(landscape simplification)一词源于生态学,指多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丧失和单一功能农田的扩张,包括清除半自然植被、野生树木和其他景观元素,土地覆被多样性降低以及耕作空间单元的扩大。其主要是农业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结果,目标是通过提高管理密度、依靠大量投入、减少作物品种和扩大农场单位来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和最大化产出,这一过程伴随着景观管理实践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的转变,给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严重威胁。随着研究的深入,当前对景观简化的讨论已经从生态学逐渐拓展至人与自然互动关系中。景观简化不仅包含生态要素的减少,同时也意味着其中文化要素和相应的地方性实践的丧失。另外,由于景观简化过程中景观质量下降和生态实践的转变,人与自然的联系和景观价值也受到影响,这会进一步影响景观的可持续管理。

制度何以促成基塘系统的景观简化?

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思想,发现当地的制度安排与基塘系统的景观简化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

首先,特定要素管理责任及边界界定模糊,是基塘系统景观简化的重要动因。体现在受淡水养殖业影响较大的公共河涌缺少明确的管理主体,以及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的基围缺少明确的边界界定,导致河涌、基围等景观要素的退化、萎缩。

另外,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资源占用和供给方式弱化了资源使用者对基塘系统的责任意识。基塘系统的使用权通过租赁的方式出租,使当地社区和农户对基塘系统集中在经济效益的追求上,而忽视土地、水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维护。另一方面,这也导致社区和农户之间的合作更加困难。

最后,嵌套式的层级结构的滞后性同样是导致基塘系统景观简化的间接原因。在2010年代之前,对水产养殖的监管处于缺失状态,导致基塘系统由立体养殖转向高投入和高产出的集约管理实践过程中缺乏引导,从而对系统的功能完整性构成威胁。

珠三角基塘系统景观简化的治理策略

首先,需要将不同的景观要素元素纳入整体性的管理范围,明确不同要素之间的管理边界,例如,定期监管基围的面积和管理状态,明确河涌、半自然植被的管理主体等。需要指出,景观是不同参与者、区域和其他过程通过自然和/或社会过程相互联系的连贯地理区域,物理边界有时难以划分,因此,可以探索替代的提供策略。例如,根据资源使用规模分摊管理费用,通过外部组织进行维护和协调。

另外,对资源的供给应超越单纯的经济方面,深入考虑资源状况、社会和环境功能以及各种变量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这意味着供给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取决于特定景观元素的具体功能。在基塘系统中,虽然支付租金是主要的供给方式,但公平的管理实践的分配可能有助于维持那些经济价值较低但对生物多样性、水质和土壤质量维护至关重要的元素,如对基围状态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最后,关注外部治理在景观可持续管理的关键作用。例如,通过提供重要支持,包括信息传播、策略制定和营造有利环境,协调地方自治与自上而下的指导。从本研究看出,仅依赖地方制度可能不足以应对农业集约化过程对当地景观的多功能性和复杂性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整合外部和当地社区的治理结构。例如,结合市场驱动的方法,如培育文化和生态旅游、引入支付生态服务(PES)机制,以缓解由单一产业及集约化生产带来的压力。


参考资料:

Chi, W., Plieninger, T., Lin, G., & Chowdhury, K. (2024). Governing Landscape Simplification in Rapid Commercialization Contexts – the Case of the Dike-Pond System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mons, 18(1), pp. 260–275. DOI: https://doi. org/10.5334/ijc.1300

作者简介:

茌文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

Tobias Plieninger:德国哥廷根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科学

林广思: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

Koushik Chowdhury:德国卡塞尔大学有机农业科学学院博士后(洪堡学者),研究方向为社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

来源: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