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 记者凌泽英 文/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日前,天气晴朗,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街道永钢村黑斑蛙养殖户王孔明,与双石镇的养殖户陆永军一道,开始了今春养蛙的第一道程序:下卵块,等待孵化。

据了解,60多岁的王孔明从去年开始探索养蛙,尚无经验。而30多岁的陆永军已有6~7年历史,他是在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养殖户唐勇(10多年经验)的指导下走上正轨的。如今已出师的陆永军也开始帮助其他的蛙农,互帮互助成为新景。

计算下苗数量、比例,讲解下苗技术、时机,告知后期管理等,陆永军对王孔明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希望共同养蛙增收。








10余年养殖经验的唐勇介绍了养殖黑斑蛙需要知道的小常识:

1、养殖前,做好场地消毒杀菌,包括黄鳝、泥鳅都要进行清除。

2、若培育母蛙自繁自养,在池中加种水草,避免产卵掉入泥土影响后期孵化质量。

3、母蛙产卵数量与体重相关,一般一两体重种蛙产卵数是约3500~4000个。一团蛙卵约3500~4500个。为满足相互驯食的需要,养殖黑斑蛙亩投放苗子15万至20万。若实施稻蛙共生,则适当减少。

4、下苗前,要将蛙卵搅散,避免孵化过程中因太密集而缺氧。

5、下苗时,气温选在15~28℃为宜,温度过低会影响孵化质量。尽量不要放入脚窝深的区域,避免光照少了影响孵化质量。

6、养殖密度过大的话,要适时转移池子,同时养殖过程中要防蛇、鸟及猫等。

7、养殖过程中要预防红腿软体病、歪头白内障等,做好黑斑蛙保肝护胆,减少病害。

来源: 邹老师的科普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