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同一种疾病,用同样的药物和同样的剂量,为什么有些人药到病除,有些人则不见改善,有些会出现药物中毒,甚至极少数人还会威胁到生命?这种现象就是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您是否也遇到类似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个体化用药与药物代谢基因检测相关知识。

1、什么是个体化用药?

在充分考虑每个病人药物代谢基因类型、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特征、病理特征、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等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所以药物基因检测目的是根据个体遗传信息预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从而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用药种类,以改善药物疗效、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2、什么叫药物代谢基因检测?

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4个过程,在体内慢慢释放并排出。在这个过程中,代谢酶基因、转运体基因、受体基因、毒性相关基因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药物的作用靶点、药物代谢的速度、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导致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副作用不同。通过对药物代谢酶、药物结合靶点以及转运体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判断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有效性。通俗地说,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就是用特殊的设备,通过血液样本来分析您DNA分子中的信息,了解自己的遗传信息,预知身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或者对药物的代谢转运能力和靶点的敏感程度,达到预测疾病风险和指导临床精准用药的目的。

3、药物代谢基因检测适用哪些人群?

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的人群;

②有过药物不良反应史的人群;

③有过药物不良反应史家族的人群;

④拟使用可能诱发不良反应史的药物的人群;

⑤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人群;

⑥受基因影响较大的疾病风险人群;

4、药物使用过程中是否一定要进行基因检测?

对于需要通过药物基因检测进行个体化治疗的药物有两种要求:

第一是“必须”,专指一些靶向药物,没有药物基因组学信息就不能使用。

第二是“推荐”,指另一些药物,通常情况下也能用,但不准确,采用药物基因检测技术后,可以精确治疗。

5、如何应用基因检测报告?

①凭借基因检测报告,我们能够洞悉自身遗传上的长处与短板,预估潜在疾病风险,并据此量身规划健康管理策略。。

②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从而预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拿氯吡格雷来说,一个关键的检测项目便是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这是因为该基因所编码的酶是氯吡格雷代谢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药物的效用。对于氯吡格雷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其结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野生型(也即正常型)、杂合突变型以及纯合突变型。野生型意味着个体能够正常代谢氯吡格雷,确保药物发挥良好疗效;杂合突变型则表明个体代谢氯吡格雷的能力有所减弱,或需考量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而纯合突变型则显示个体对氯吡格雷的代谢几乎失效,可能需要考虑用其他药品作为替代方案。

③ 能够深入洞察自身在营养代谢领域的独特性,据此规划出贴合个人需求的营养补给策略。例如,对于叶酸,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MTHFR、MTRR等叶酸代谢相关基因的检测。这些基因的变异会影响叶酸的代谢和利用,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神经管缺陷等疾病的风险。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建议和药物治疗方案。

6、药物基因检测如何做?受检者检测时需要注意什么?

检测时只需要采全血2-5ml的标本,即可开展各类药物基因检测。采血不需要空腹,同类的药物基因检测,受检者一生只需做一次。目前许多药物需要确定个体代谢类型,例如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抑郁症、哮喘、抗精神病、化疗等药物,其代谢中涉及多个不同基因。因此,在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就能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从而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并避免无效用药。

关于个体化药物治疗,医药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已初步形成,但如何结合病人的临床指征解读基因检测、治疗药物浓度结果,确定安全有效的剂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Magavern E F, Megase M, Thompson J, et al. Pharmacogenetics and adverse drug reports: Insights from a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pharmacovigilance database[J]. PLoS medicine, 2025, 22(3): e1004565

[2]陈晶.个体化药物基因检测开启“精准用药新时代”[N].人民政协报,2024-12-04(010).

[3]王辰.精准医学:药物治疗纲要[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0.

[4]钱豪英,李榕,后晓群,等.对药物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及应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0,28(06):438-442.

[5]纪宏宇,于洋,蔡本志.临床药物个体化治疗技术进展与展望[J].药学进展,2020,44(06):404-410.

作者: 操龙斌 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来源: 科普672843313c9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