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西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依托西南医科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按照《关于举办2025年泸州市“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的通知》要求,开展以“科普惠城乡 创新谱新章”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切实开展2025年泸州市“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系列活动,西南医科大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切实保障了整个“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系列活动高效顺利开展。

二、活动丰富,成效显著

(一)开展工作研讨,赋能科普教育新未来

3月16日,由中国解剖学会科技开发和咨询工作委员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人体生命科学馆建设和人体解剖学改革研讨会”,在我校第一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全国人体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机构代表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共同聚焦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发展,深入探讨建设理念、功能定位、展品展示、科普教育等关键议题,旨在推动生命科学馆高质量发展,提升公众对生命科学的认知与理解。全国科普基地——西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负责人先德海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生命科学馆的建设与实践》的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实地参观了我校生命科学馆和科普基地,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未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将积极引入前沿技术,推动医学博物馆的智能化升级,打造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科普教育服务,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图1)




图1

二)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3月20日,来自泸州市的30余名在校大学生代表参加了在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博物馆开展的“科普春风暖酒城,创新赋能探生命”科普体验活动。大学生通过操作人体三维重建数字操作系统,体验虚拟技术360度“切割”人体,观察人体组织不同断面的组织结构,了解“人体塑化标本”医学保存技术等前沿科技展示与沉浸式体验活动,探索生命科学知识,感受科技与医学融合的魅力,深刻体验科技创新精神。活动旨在弘扬科学精神,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探索欲与创造力,引领同学们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为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图2)

图2

(三)普及科学知识,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3 月 21 日下午,泸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专家、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介平,在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为八年级全体学生做了“聚焦成长痛点 助力健康成长”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讲座聚焦青春期学生面临的四大核心成长问题,构建起 “认知 -预防 - 引领 - 调适” 教育闭环,让学生对如何提升自律能力有了清晰的方向。此次讲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与指导,更为学生的青春之路筑牢健康防线,助力每一位西路学子在科学引导下向阳生长,绽放自信光芒。(图3)

图3

3月25日-31日,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授叶运莉,在泸州市特兴学校和泸州市高中附属学校,分别举办了3场以“筑富强之基,护健康之本”“弘扬科学精神 科普科学知识”为主题的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1000余名八年级学生参加。讲座从开明的心态、科学的眼光、尊重的方式、坦诚的态度这4个角度入手打破了学生对性教育的“羞耻感”,不仅传递青春期性教育知识,更是人格教育的一部分,助力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帮助青少年在安全、包容的环境中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成年人。(图4)

图4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通过科普中国、人民网、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网页、微信推文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科普知识和科普活动宣传,大力营造活动氛围,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活动。(图5)

图5

四、总结成果,巩固工作

通过系列科普活动,让更多社会大众和青少年接触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树立科学理想,提升了社会大众科学素质。科普教育基地将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次科普活动月为契机,创新科普内容,开发和更新科普产品,更好服务社会大众。

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处

西南医科大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5年4月2日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