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严峻,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为增强高校学生对新型诈骗手段的识别与防范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组织研究生80余人前往杭州市反诈中心上城体验馆,通过科技赋能的互动体验与专业科普讲座,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反诈课堂”。
体验馆在杭州市科协、杭州市反诈中心的指导下,由经济犯罪侦防协会联合上城公安分局、区科协、笕桥街道办事处、笕桥派出所共同打造,创新构建“政府指导、公安主抓、科协赋能、协会落地、街社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师生们在反诈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馆内智能反诈机器人、VR反诈一体机、反诈万花筒等智能反诈互动体验设备。几名研究生同学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刷单诈骗”“网购退款诈骗”等常见骗局。反诈测试抢答机前,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知识竞赛,题目涵盖识别诈骗短信、应对陌生来电等内容,通过实时抢答与解析,大家对反诈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 在“AI换脸”体验区,当看到自己的面容被实时替换到屏幕中时,同学们纷纷感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提高警惕,增强对新型诈骗手段的防范能力。”馆内的反诈机器人借助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与学生对话交流,解答关于诈骗的各类问题。
二楼科普反诈剧场内,反诈中心科普讲师袁娜结合当前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视频剖析了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及防范要点。她强调,科研工作者虽具备较高专业知识,但也需警惕“精准投放”的新型骗局,切勿轻信“高额回报”“内部消息”等诈骗话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同学提到,“确实感到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反诈能力”,几名同学主动表示要多向身边人传播。
“反诈意识要跑在诈骗手段前面,”体验馆负责人陈颖力表示,要形成“多一人体验,少一人受骗”的示范效应。据统计,体验馆建成半年以来,已接待省、市、区各级领导调研指导10余次,吸引萧山区、余杭区、温州市、舟山市、湖州市、济南市、西安市等省内外多地考察团30余批次,累计接待个人及团体访客超50000人次,建立反诈经验共享机制,跨区域联动放大示范效应,创建杭州市上城区“最美红巷”科普反诈样板。
高校典型诈骗案例警示:演出购票类诈骗
轻信网上“帮抢门票”“低价购票”等信息,以代拍形式从非官方购票,是大学生遭遇演出骗局的最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一:****某同学在“小红书”APP上看到有人出售演唱会门票,随后添加了对方所谓的客服QQ,支付了“定金”和“代拍费”后想要退款。客服称“退款需要负责财务的工作人员处理”,因此又添加了所谓的“财务人员”的QQ账号。但对方又以“刷流水”“资金验证”等理由要求同学继续转账,同学扫描了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共计2万余元后,才发觉被骗。
典型案例二:某同学在微博看到有人发布“明星演出活动票务预售”,于是添加对方微信,并按照对方的要求,拍下闲鱼链接的“商品”确认收货。2024年1月,对方称2月21日会发货。****至约定时间同学发现自己被对方微信拉黑,其闲鱼及微信账号均被平台封禁****。****
网络购物类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各类社交平台,发送大量的虚假广告。在精美的图片、文案,以及低廉价格的诱惑下,买家卖家私下商议达成交易,直接付款后要么货不对板,要么诈骗分子直接跑路。
**典型案例一:**某同学在网上浏览小红书APP时发现有网友在售卖手机,同学添加对方微信协商价格后,向对方发来的指定银行账户转账6700元用于购买手机。然而后续收到的货物却是电子手表(价值约200元),对方一开始称发错货物,但之后一直没有重新发货。同学多次联系无果,发现被骗。
**典型案例二:**某高校大一学生黄某网购一款口红后,有微信主动添加黄某称购物后已中奖,购物后送抽奖机会,抽中后需要再次购物才可以获得奖品,黄某信以为真,再次购买一个300元的口红,客服又称又中奖了,客服称需要支付手续费,缴纳税费2800元后,黄某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后才发觉被骗。
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贪图小便宜,存在侥幸心理,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典型案例:**C同学希望挣点外快,进入一校外人员组建的非法兼职群,并安装一款软件,可向里面投钱换积分,并可多倍提现。C同学前期在此平台转入小额金额后均收到返款,随后又投入2000元,此平台承诺返还3000元,但因提现金额太大,需多次操作才能提现。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告知C同学因操作错误需要充值方可解冻账户,并表示与之前充值的钱可以一并取出,两次充值2万余元后,平台又告知因金额过大、不能立刻提现。在C同学质疑是否为诈骗时,该平台工作人员联系其并发送公司营业资格证,证明公司真实存在,表示需再支付2万元开通大额提现通道,后续以类似方式要求继续转钱,共计被诈骗9万余元。
冒充客服类****诈骗
这类诈骗的套路通常是,诈骗分子冒充不同机构客服人员,以订单异常、商品质量问题等为由,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退款操作。
典型案例:某院2021级学生刘某,于2025年1月5日11时许,接到自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刘某有开通微粒贷未注销,支付宝花呗绑定的信息是学生,现国家不允许学生使用花呗,刘某怀疑,对方让刘某的支付宝在5分钟内不能登录,还让其收到了银联的短信。刘某信以为真便点击对方所提供链接到“中国人民”的网页上联系客服,客服让其转账证明清白,不能转给朋友否则就是涉及洗钱,刘某向对方提供账户转账一笔10000元,后发觉被骗遂报警。
兼职、求职类****诈骗
大学生求职,不论是找兼职还是正式工作,都需要增强防范意识,选择正规招聘网站或机构。坚决拒交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费用,以免上当受骗。
**典型案例:**某同学在网上寻找兼职时,有“客服”声称可以帮忙介绍工作,但需要先支付押金,介绍成功后会退还费用。同学通过支付宝缴纳了669元押金,随后“客服”指导同学操作退款,并要求开启屏幕共享。开启后,“客服”利用其京东平台账号购买了9张1000元面额e卡充值券并同步由他人核销。
此外,学生因在网络平台添加陌生卖家购买游戏账号、游戏皮肤,或为游戏充值,对方引导其通过支付宝转账后,无法联系上,遭遇网络游戏类诈骗;收到朋友发来信息,请求垫付或借钱急用,在未经身份核实的情况下直接向对方汇款,遭遇冒充好友类诈骗的案例,也出现在多所高校的警情通报中。
杭州市反诈中心上城体验馆提醒:
未知链接不点击
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账汇款多核实
来源: 科普反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