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曾经历过熔岩“整容术”

2024年夏天,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打包回国的2克"土特产",在地质实验室里掀起了一场宇宙级考古风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团队近日在《科学》杂志宣布:这份来自月之暗面的快递表明,整个星球表面40亿年前可能被沸腾的岩浆海洋覆盖。

故事要从月球刚诞生时说起。科学家们早就怀疑,**这个如今冷若冰霜的星球,年轻时经历过一场毁容式整容:**约45亿年前,刚形成的月球遭遇剧烈撞击或内部加热,整个表面融化成深达数千公里的岩浆海洋。随着岩浆逐渐冷却,重金属沉入地幔,轻物质上浮结晶,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月壳。这个被称为岩浆海洋模型的理论,终于在嫦娥六号的快递中找到了关键拼图。

研究团队拿到这袋价值连城的月壤后,动用了十八般武艺。电子探针、质谱仪、X射线衍射等尖端设备轮番上阵,把月壤成分扒了个底朝天。结果显示:月球背面的玄武岩不仅年龄与正面样本相仿(约29亿岁)**,连钛铁含量、同位素比例都高度相似。**这就好比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底挖到同款岩石,证明它们曾属于同一片上古海洋。更有趣的是,两份样本都检测到特殊的KREEP特征层——这个神秘层主要由钾、稀土元素和磷组成,堪称月球岩石圈的"能量饮料"。科学家们发现,无论正面还是背面的月壤,都保留着这种特殊成分的调配秘方,暗示它们曾在同一口岩浆大锅里充分搅拌。

不过细心的仪器也发现了小秘密:某些同位素存在微妙差异。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月球完成"熔岩面膜"后,正面背面各自开启“美颜模式”的证据。

这项发现不仅让岩浆海洋理论站稳脚跟,还意外曝光了月球的“整容史”。更令人称奇的是,中国科学家仅用2克月壤(约等于半颗彩虹糖的重量),就解开了困扰学界半个世纪的宇宙谜题。

来源: 科学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