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清华附中文昌学校图史楼报告厅变身生态智慧课堂,由椰子大观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与该校联合打造的“热带植物有故事”系列科普活动第五期《植物的认识》专题讲座在此精彩开讲,小学部三年级245名孩子们在此开启了一场探索植物王国奥秘的科学之旅。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绿色朋友'每天都在施展哪些魔法吗?”周丽霞副教授以妙趣横生的互动问答开启知识盛宴。她将不易理解的植物学专业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叶片是光合作用的“绿色厨房”,花朵是昆虫的“智慧会所”,果实是种子的“太空舱”。神奇植物学知识通过大屏幕图片的展示,让孩子们观察微观结构,他们在惊叹声中发现,看似静止的植物世界,实则充满着生命的智慧与活力。

在植物分类学环节,周丽霞副教授运用形象比喻帮助学生建立认知体系:被子植物:种子如同穿上保护外套,苹果果肉就是守护种子的“防弹衣”;裸子植物:松子直接裸露在松塔中,恰似勇敢的“太空漫步者”;苔藓植物:作为陆地先锋,它们用假根分泌"魔法酸液"分解岩石,为生命开路 ;蕨类植物:则是一类由根、茎、叶组成的较为高等的植物,通常生长在森林底层或阴暗潮湿的环境。通过对比图片展示与趣味问答,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四大植物类群的特征,更理解了"植物是地球生态工程师"的深刻内涵。

周丽霞副教授通过丰富的数据与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从养活全球半数人口的水稻基因库,到热带雨林的碳汇奇观,药用植物拯救无数生命的科学故事。引导孩子们,识别常见有益或有毒植物,制定校园植物观察计划,动手设计低碳生活行动方案。孩子们在惊叹中领悟到:“植物是地球的氧气工厂,是人类的食物来源,更是所有生命的摇篮”。

课后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为什么有的植物会发光?”“沙漠植物如何储存水分?”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问题,周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播下科学的种子。

这场充满奇思妙想的科普盛宴,通过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形式,将自然教育从实验室延伸至校园,让孩子们深刻领悟到“认识植物就是认识生命本身”的生态哲理。椰子大观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移动植物学院”将持续推出系列课程,让更多青少年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成长为地球家园的守护者。

来源: 椰子大观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