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下循迹”系列课程中,我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瓷器探索之旅,收获满满,回味无穷。

课程伊始,我们踏入神秘的水下考古世界,探寻出水瓷器的奥秘。随着老师展示的一张张珍贵图片与详实数据,那一件件从深海沉船中被打捞上来的瓷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从唐代的越窑青瓷到明清的五彩瓷器,它们的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令人惊叹不已。我们了解到,这些瓷器不仅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还承载着不同朝代的工艺水平与审美风格。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对这些沉睡海底的宝藏充满好奇,仿佛自己也成了小小考古学家,试图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接着,我们深入探讨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面对这两者,许多同学起初都是一头雾水,傻傻分不清。但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与实物对比展示下,我们逐渐明晰了它们在材质、烧制温度、外观质感等方面的差异。陶器质朴、古拙,多为红褐色,烧制温度相对较低;瓷器则细腻、光滑,洁白或青翠,需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通过亲手触摸、观察,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它们的不同,也对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钦佩不已,这堂课让我们对陶瓷文化有了更精准、深入的认识。

课程的第三部分聚焦于陶艺。陶艺,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我们。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陶艺的起源与发展,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陶器到现代的创意陶艺作品,我们看到了陶艺在岁月长河中的演变与传承。孩子们被陶艺家们巧夺天工的手艺所折服,也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身体验一番。于是,在课程的最后环节,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陶瓷 DIY。

在陶瓷 DIY 课堂上,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面对手中的陶泥,起初有些不知所措,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揉、捏、拉、盘等技法。有的同学做出了小巧精致的陶杯,有的则塑造出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虽然成品略显稚嫩,但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专注与创意,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不仅是一次手工制作的体验,更是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陶艺创作的乐趣与不易。

来源: 中国港口博物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