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地官》

说到锡,于大家而言总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金属,在出水的小白礁Ⅰ号船载诸多文物中,锡砚台、锡盒、锡构件这类锡制品也一跃而出,和其余出水文物一同传达着不同的出水故事。

“五金店里的五金,是哪五金,大家想得到馆内对应的文物吗?”

“金银铜铁...锡?说的是锡那一定有锡了!”

“我知道金是金叶子,铜是战国船纹青铜缶.....锡,好像没看到。”

“这么一说,锡确实很低调呀。”

清 花卉诗文锡茶叶罐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藏

作为中国最古老发掘使用的金属之一,其实锡在《考工记》中便有其身影:“金有六齐,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这其中的“金”其实指的是纯铜,我们常说的青铜器便是一种铜锡合金,融合入锡后,在降低铜熔点的同时,还能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光亮的色泽,并能增强抗腐蚀性。

随后,我们拿四片含不同成分的锡铜合金片进行弯折测试,从颜色、硬度、韧性的触感物理性质出发认识到生活中不同合金的功能。在化学性质上,锡也有“自我毁灭”的特点,但因锡对人体无毒,因而锡纸、食品。在这一趴,我们从表及里了解到锡这一化学学科上的特性,并使学科知识融入至我们的日常生活。

“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汉书地理志》

和锡有关的地名除却无锡外,宁波海曙也有一处名为“锡山”的地儿。锡从很久前便被开采使用,于宋代,锡器融入日常生活器皿,源于其无毒耐用且性价比高,也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畅销品”,吴自牧笔下的《梦梁录·铺席》中“淮岭倾锡铺”、仇英《清明上河图》中的打造锡器局部画面、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锡铺画.....锡器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而宁波则更有将锡器全套打造作为嫁妆融入“十里红妆”的历史,汤圆家中至今仍存放有母亲出嫁使用的锡器,这次他们也来了“现场”,供成员们赏玩。

做锡器,宁波话称为“打镴器”,多为来样定制,从熔化、浇铸、合型、焊接、抛光等步骤手工完成一个定制锡器,打镴工具足有七八十斤,旧时的打镴人会背上工具上门定制,是老底子三百六十行中,技术性较强,又很辛苦的的老行当。

来都来了,自然也要体验捶打一番!

来源: 中国港口博物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