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山林褪去翠色,深褐色的泥土下,却悄然生长着形如巨臂的“土人参”——粉葛。粉葛表皮粗糙如树皮,内里却雪白如玉,轻咬一口,清甜回甘的汁水裹挟着山林的气息,诉说着大地滋养的奥秘。

粉葛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称其“主消渴,身大热”。明代《本草纲目》更详述葛根“散郁火,解诸毒”,民间则流传“北有人参,南有葛根”的说法。现代研究证实,粉葛富含葛根素、异黄酮类化合物及膳食纤维,其提取物被证实能辅助降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甚至被誉为“天然护心法宝”。赣南丘陵地带的酸性红壤与充沛雨露,孕育出淀粉含量高、纤维细腻的优质粉葛,其营养价值远超普通品种。

在江西人的饮食智慧中,粉葛是“化平凡为神奇”的存在。农人将其切片晒干,煮成葛根茶,是冬日驱寒暖身的“土咖啡”;主妇用新鲜粉葛炖排骨,汤汁乳白鲜甜,既能解腻又补气力;街头小摊将粉葛磨浆滤渣,煎成金黄软糯的葛粉粑,淋上红糖,成了几代人的童年甜忆。更妙的是,江西客家人在“三伏贴”药方中加入葛粉,调和药性,让传统疗法更添温和之力。

从《诗经》中“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的古老吟唱,到苏轼笔下“葛巾自漉新酿酒”的闲适风雅,葛与中国人相伴千年。而江西人用一双巧手,将深藏泥土的块茎化作餐桌上的养生至味。一盅粉葛汤,喝下的是山野的馈赠,亦是人与自然共生的朴素哲学——在这片红土地上,草木有灵,食养有道。

来源: 江西省药膳食养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