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续命,熬夜修仙

当代青年的“三高”危机

可能正悄悄“偷走”你的视力!

糖尿病可不只是“老年病”

今天就带你扒一扒

视力的“甜蜜杀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进行性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闭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2021年,中国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到10.6%,患病人数1.41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阶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这是“糖网”的早期阶段,视网膜会出现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情况,此阶段视力可能开始受到一定影响,有的患者会出现视力轻度下降等表现。

(2)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病情进一步发展,视网膜会产生新生血管,同时还可能伴有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病变,往往会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

(3)糖尿病黄斑水肿(DME):

黄斑是视觉敏锐的部位。糖尿病长期未控制好血糖时,黄斑可能出现水肿(液体积聚),导致视力下降。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任何阶段,可能导致视力显著丧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与危害?

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患者甚至不自知自己的视网膜已经受损。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未能及时发现视网膜的变化。一旦进入较为严重的阶段,以下症状可能会出现:

1.视力模糊:特别是夜间或视距较远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视力模糊。

2.视力下降:视力逐渐减退,甚至出现失明的危险。

3.眼前浮现黑影或闪光:视网膜出血或新生血管破裂时,患者可能会看到眼前漂浮物或闪光。

4.中央视力丧失:糖尿病黄斑水肿会直接影响中央视力,使阅读、识别面孔变得困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极大,它不仅可能导致长期的视力下降,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眼内出血甚至失明。

如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高血糖是病变主因,严格控糖可延缓进展。患者需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并遵医嘱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将糖化血红蛋白尽量接近正常,最好控制在7%以下,以保护视网膜健康。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糖网的重要手段。通过特定波长激光,破坏异常血管,降低视网膜氧耗,抑制新生血管,防止病情恶化。方法有局部光凝、全视网膜光凝等,依病情选择。治疗相对安全,但需注意术后休息和保护,遵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疗效和眼部健康。

玻璃体腔注药

玻璃体腔注药对治疗“糖网”有显著疗效。VEGF促进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抗VEGF药物可抑制其作用,减少渗漏和新生血管,改善视力。通过玻璃体腔注射给药,快速起效、创伤小,但需多次注射,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治疗,以控制病情。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增殖性糖网的重要手术。手术切除玻璃体和增殖膜,解除视网膜牵拉,防脱离,还可去除混浊屈光间质,改善视力,为光凝治疗创造条件。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需注意术后休息和护理,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促进恢复。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提醒: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延缓病变的进展。定期的眼科检查也非常关键,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避免视力的进一步损害。

来源: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